还有不少的京城人跟于成钢一样,看到《京城日报》的报道后回忆了很多。
也准备等冬至那天去报纸上登记的店址去买点儿饺子回来尝尝。
等到第二天其他几分报纸也刊登了消息之后,更多的人都知道了这件事情。
不过知道事情的暂时还是一些习惯读报纸的老人或者是机关单位的员工。
其他的年轻人上班还来不及呢,哪来那么多功夫读报纸?
不过随着老年人还有读报纸的那些人平日对话无意间谈起,更多的人都知道了这件事情。
距离冬至还有两天,就已经有很多人上门来询问买饺子的事情了。
在晚上下班等几个时间点上,开始出现了小幅度排队的现象。
等到冬至前一天,从上午开始,两家店就出现了排队情况,一直持续到中午之前。
到下午下班的时候,排队的人数比前一天多了一倍。
而且这两天中午和晚上的堂食,点饺子的客人数量也出现大幅度上扬。
老字号饺子的威力开始逐渐显现出来。
冬至前两天,两家店总统卖出去了三万多个饺子。
最便宜的两三块一斤,最贵的八块。
光饺子的营业额就有小两万块钱。
这两天的情况,给店里从上到下所有人都增加了信心。
杨振兴甚至又备了十袋面粉,以防不时之需。
冬至前一天晚上,杨振兴没有回家。
同时没回去的还有他的徒弟王明生和之前没跟着李明走的那个叫彭飞的小伙子。
现在彭飞可以说因为冯兴源心中有愧,享受到了别的徒弟都没有的待遇。
不但平时老人会每日指导,张居成也会时不常指导一下子。
王明生还练着颠锅背菜谱呢,彭飞已经偶尔能上灶炒个员工餐了。
不过对方似乎对自己的规划十分明确,拒绝了诸多好处,主动要求从基础开始。
杨振兴也被拜托平时如果可以的话,多照顾对方一些。
今天晚上留下来,他们要做的是为明天制作饺子提前把高汤吊出来。
“你们俩来店里年数也不短了,知道店里面从来不用味精,依然用传统高汤提鲜。
所以今天借着这个机会,我教教你们如何调至高汤。
别管未来是不是会继续留在店里一直干下去,到外面会不会开始使用味精调味。
掌握这一门手艺,在制作很多高档菜的时候就会比别人更有优势。”
王明生和彭飞并排站在杨振兴面前,认认真真的听着他讲话。
“为什么都说鲁菜是八大菜系之首,在国内影响十分广泛?
在我看来,古代的鲁菜师傅掌握了别的菜系都没有的‘作弊手段’,那就是高汤。
放眼国内其他菜系,也就只有粤菜因为同样靠海的关系,发现了煲汤熬海鲜味道十分鲜美。
但只有鲁菜的厨子,是真正研究明白掌握透了的。”
其实杨振兴这话也不假。
古代用什么调味儿?主要还是用盐,不然也不会有‘无盐不成菜’的说法。
再多则加一些糖之类的调味品丰富口感。
至于鲜味儿,不是没有人发现,只是没有一个科学系统的分析和认识。
一直到近代,霓虹人才在海带等海产品中发现了鲜味儿的秘密,制作出了味之素也就是味精这个东西。
虽然没有跟古代其他类似天文地里数学之类的内容一样,因为制度走错了方向。
但是精于研究的厨师们,还是发现了如何在食材当中提取这种味道的秘密。
原来官宦人家请大师傅去家里制作宴席。
头天晚上,大师傅的徒弟都会先带着大桶,到对方家里吊汤。
吊了一晚上把高级清汤吊出来。
第二天大师傅去了直接开始做菜,熬一晚上的徒弟则回家睡觉休息。
如果这一锅汤没做好,那这顿饭基本也就做不得了。
……
杨振兴没有直接教给两人家传绝学。
不是他不教,而是就算他教,现在两个人也学不会。
基本的东西加减乘除都不知道,上来直接高等函数,换做是谁也会蒙圈。
按照当年爷爷杨兴盛教给他的内容,加上这些年自己的摸索和理解。
杨振兴十分耐心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火候掰开揉碎了教给两个人。
本来做饺子馅儿和下饺子需要两大锅高汤。
杨振兴索性一步到位,多吊了一锅的同时,把明天店里做菜用到的高汤也吊出来了。
通过多次反复的教学,王明生和彭飞有了一个详细的认识。
杨振兴也把多吊的那锅高汤,放手让两个人合作,一起吊制。
自己,则在一边盯着,随时进行指正。
一晚上熬过去,到清晨五点多钟的时候,几锅高级清汤才彻底吊制完成。
但是杨振兴只能稍微眯一会儿。
七点多送蔬菜的车辆就会过来,到时候光清点卸货搬运就需要不少时间。
因为蔬菜不像肉类鱼类,可以提前一两天买来冻起来。
想要保证馅料用的蔬菜新鲜可口,就必须当天买当天用。
别说隔天了,就是早上和晚上的菜,在新鲜程度上就是两码事儿。
“振兴,醒醒。”
正在合眼睡觉的杨振兴突然被人喊了起来。
迷迷糊糊的半眯着眼,他看到是杨红兵。
擦了擦眼睛,伸胳膊伸了个懒腰,杨振兴强打精神,眼神朦胧的问道:“恩~~杨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