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伐清>第二节 软硬(下)
亩地,即使是粗放经营,产出大概也能够八个人吃的,即使大量养猪也无法降低到四个人以下。如果每年成都新增人口都是男性的话,就必须是去年人数的四倍,然后下一年又得再增长四倍,直到把所有能开垦的荒地都填平了才算度过危机。为了避免欠条体系的崩溃,必须在占满成都所有耕地前一直保持这样的移民加速度。大批的农民能够纳税,商人手里的欠条也就不至于尽数变成废纸。熊兰、秦修采和他们的幕僚团还进一步指出,若是新增人口中有大量女性,那就能减缓新田开辟的速度——女性在秦修采的模型中被设定为单纯吃饭的人口,随着时间增加还可以生产出更多光吃饭的成都居民——若是新增的移民中有一半人是女性的话,那第二年的移民压力就不是前述的四倍而是两倍。

邓名对这个经济模型不以为然,虽然他不懂如何去建立一个合理的模型。不过即使用邓名现代美术生的眼光,也觉得这个等比例的秦修采模型实在是太简陋了。不过考虑到这是第一个含有数学理论的经济模型——再简单的数学也是数学嘛,邓名还是极力称赞了熊、秦二人一番,而这个模型也就成为了成都官僚和知识分子的共识。上个月,书院的陈祭酒意识到粮价的危险性后,甚至开始在小学生的算术课上传授熊兰——秦修采模型。随着这个模型深入人心,其后解决经济危机的办法也一起印入了成都官僚和知识分子集团(现在又加上了陈校长的小学生们)的脑海中:那就是加速掠夺人口,保证至少一半甚至更多的女性人口输入,但男性也必不可少,因为需要他们填补工厂空缺。而这些新来者正好可以生产更多的农具和武器,前者卖给离开工厂去开垦的工人挣钱提供军费,后者用来武装军队去进行明年的人口掠夺战争——依旧是非常简陋而且僵硬的模型。

虽然任堂和穆谭的带兵经验比熊兰和秦修采强得多,但这两个人对经济都一无所知。邓名见过现代经济模式,但他们两个和陈佐才一样,首次见到这种含有数学原理的模式后钦佩得五体投地,越看越觉得神奇。尤其是穆谭,更是把这套“掠夺减缓危机-掠夺制造危机-加大掠夺减缓危机”的理论奉为金科玉律,认为整个经济世界都因此而不再神秘。

“提督打重庆有什么好处?这种大胜仗固然暂缓了危机,但是今年每有一个男人进入成都,我们明年就需要四个,我认为我们应该去打山东。”穆谭认真地说出了他的看法。

“为什么是山东?”

“因为我听那些山东人说过——就是投奔你们舟山的山东人说的,山东的姑娘长得十分高大,饭量是浙江姑娘的两倍,吃苦耐劳、能生能养……吃饭多、能干活、善于生龙凤胎,这是多好的姑娘啊,不正是我们需要的吗?”全盘接受熊兰、秦修采理论的穆谭,很自然地也采信了他们给出的解决办法:“山东有很多的沿海地区,距离苏松也不太远,山东的官员也没有和提督议和过。”

“说得不错。”任堂赞同地点点头,轻叹一声:“我们在重庆耽误得时间太多了,提督应该赶快去江南,不要再和李国英穷耗了。”


状态提示:第二节 软硬(下)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