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朕就是喜欢偷怎么了>第245章不二之臣

那时候的他完全就是个愣头青,一心只想着破局,除掉梁冀保住自己的性命。

可后来梁冀死了之后,之所以选择留下他毒杀汉质帝的证据,目的很单纯,主要是为了预防梁太后。

要说那时候的他,离深谋远虑真的有十万八千里的距离,纯粹就是走一步看一步,摸着石头过河。

就这么一路跌跌撞撞的走到现在,从前他总觉得自己运气不够好,但现在回想起来,其实他真的是个气运之子。

当初的小心谨慎之举,如今却无意中又为他化解了一个大难题。

韩演认罪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京师的每一个角落,随之而来的便是梁冀毒害先帝的惊天旧闻。

之前,虽然大家一致认同梁冀死有余辜,但依然有很多人在背后诟病刘志。

即使梁冀再骄横跋扈,可没有他哪来的当今天子,毕竟是他拿着刀,在大殿上逼着众臣答应刘志上位的。

不然的话,到现在刘志都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县侯,还不一定躲在哪个疙瘩犄角里默默过日子呢。

尽管那时候的刘志,一点也不感谢梁冀把他扶上帝位,可这话说出去谁信呀?

所以在其他贵族心目中,梁冀是刘志的大恩人,通敌卖国确实是滔天大罪,但皇帝最后赶尽杀绝,怎么说都有点忘恩负义的味道在里面。

这一点虽然没有人敢明说,但心中多少会有些嘀咕。

可如今小皇帝的事情一传开,事情便完全不同了,众人都是恍然大悟,难怪刘志顶着梁太后的怒火,也一定要斩草除根。

敢情梁冀一直有弑君之心呀,这谁能忍呀?

瞬间刘志的种种行为,都得到了合理的解释,梁冀对他不再是有恩,而是有仇了。

有仇不报非君子。

中德殿中年轻的帝王双目坚毅,虽然报了仇,他也不是个君子,但……

他是皇帝,是这个天下的最高主宰,而君子,只是为了规范和钳制那些读书人的产物。

所以,他只要达成目标就好,其他的都是浮云。

他的面前,是一道诏书,宣告将韩演夷三族的夺命诏书。

自他登基以来,这不是第一次发布这样的诏书了,他的第一次,都给了大逆不道的赵戒。

挟持太后,诛杀帝王,这样的罪名在后世都够诛十族了,虽然他也恨得咬牙切齿,差点没绷住,把诛九族给提前拉出来。

但最后理智还是战胜了怒火,毕竟重刑的目的还是在于震慑,只要能达到既定的效果,没必要多增杀孽。

这时代虽然人命贱如狗,忒不值钱,但没人也万万不能,眼看着人口越来越少,下滑严重,还是没必要搞什么诛九族了。

轻轻吹了吹未干的墨迹,刘志罕见地亲手草拟诏书,可见他对此事的重视。

“伯元,云何,此次整顿天下吏治,肃清朝堂风气,任重而道远,朕就靠两位了。”

堂下太尉尹勋,尚书令袁盱都凛然敛容,郑重其事地举手行礼。

杀天下贪官污吏,诛世家三族,这样的事情没几个人愿意亲手去做,所以尹勋和袁盱身上的压力不小。

“陛下,韩氏的诛杀令,就让臣去执行吧,云何主持六部,人事复杂,需要温厚仁义方能统辖。”

尹勋上前一步,神色沉静地看着刘志,袁盱微微有些动容,他和尹勋虽然同为陛下心腹,但关系并不是很好。

毕竟同为朝廷重臣,又分属不同的利益集团,没必要走得太近,那样容易惹人猜忌。

刘志微一沉吟,便点头应允了,“也好,你是太尉,比云何更震得住那些人。”

尹勋出身并不比袁盱差,巩县尹氏亦是一流世家,其伯父尹睦曾为三公之一的司徒。

而其兄长尹颂,更是在汉顺帝时为太尉,尹氏家族的多名成员都身居要位。

其为人刚毅直方,举高第出仕,曾三迁邯郸令,政绩不凡,还曾出任尚书令。

当日刘志诛杀大将军梁冀,尹勋积极参加谋划,事后被封都乡侯,也从此得到了他的信任。

一路升迁,如今已经到了职业生涯的顶点,以壮年之身成为三公之首的太尉。

大汉历史上,也曾经有过丞相、太师之类的雄职,到现在都已成过眼云烟。

如今太尉之职虽然逐渐式微,却仍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耀眼存在。

尹氏两代之内,一门三公,这份荣耀十分罕有,但盛极而衰,居安思危的道理,尹勋又何尝不懂。

自陛下亲政以来,三公九卿的职权一再被削弱,某些职位甚至已经被边缘化,不再具有实权。

这次黄琼被罢免之后,刘志甚至未曾补充司徒之职,随着尚书府和御史台的崛起,翰林院和中书省的权力也在不停地扩充之中。

他有种预感,三公九卿制,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迟早有一天,陛下会大刀阔斧地砍掉。

取而代之的,将是一套更新更完善的体制,而他尹勋,很可能将是本朝最后一任太尉。

能否全身而退,还是到最后声名狼藉,全靠自己的取舍了。

如今韩演的前车之鉴摆在眼前,尹勋思之再三,最后决定主动替刘志完成体制改革。

这并不是仅仅为了自保而采取的策略,他曾经仔细的研究过陛下的种种安排。

顺着他的思路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最后他不得不赞叹,陛下的选择确实是对的。

三公九卿制,各种职权混杂不清,体制庞大,办起事来效率低下不说,还特


状态提示:第245章不二之臣--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