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准备在辽东推广一季稻和耕种小麦与棉花,大豆也要扩大种植面积,到时候可以用于榨油。
何况豆制品的用量也与日俱增,大豆已经渐渐地提高到主要农作物的地位。
高粱和小米的产量太低,刘志如今在中原还是主要推广小麦,南方持续扩大水稻种植面积,鼓励双季稻技术的推广。
有了辽东这个粮仓的补充,刘志有信心,明年的产量应该能够大幅度的增加。
只有把口粮问题彻底解决了,他才能理直气壮地发展工业,让国家经济迅速腾飞。
要发展辽东农业,移民政策就要加大力度,今年第一批人尝到了甜头,应该能够带动更多的人迁移过去。
但这样还远远不够,只能鼓励辽东的鲜卑人放弃游牧方式,改为种田。
原先觉得人太多,可供耕种的地又太少,如今忽然就反了过来,刘志觉得这几千万人实在是太少了。
分配到广袤的土地上去,根本就是地广人稀,劳动力严重不足。
到现在为止,辽东的人口还只有一百多万,开垦的面积实在是杯水车薪。
至于军事方面,刘志依然没打算动北匈奴,而是先收复乌孙等西域国家,打通丝绸之路,为丝绸业及工艺奢侈品的发展做准备。
当然,武器制造和研发也不能停止,同时武器制造业也伴随着钢铁业的迅猛发展。
只要有了强大的武力做后盾,重启丝绸之路后,才不用担心被罗马、安息和波斯等等国家侵略,才能在自由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
国家之间的贸易,从来就不是单纯的做生意,往往拼的是国力,就像清末的鸦片战争,我卖不动了,就拿着枪炮强买强卖。
当然,刘志发展经济和军事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发动侵略战争,他并不打算造一个地球村出来。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大汉民族虽然是一个包容兼蓄的多民族国家,但那些民族都生长于同一片土地上,且同宗同源。
所以他收复辽东和辽西,准备攻打乌孙等西域国家,将来还要将北匈奴纳入版图,把如今还荒凉不堪的西藏地区发展起来……
但他却从未有过攻打西方诸国和非洲的念头,历史的经验证明,即使征服了这些土地,也征服不了那里的人民。
时间长了只能落得个四面楚歌的境地,这一点未来的日不落帝国。已经完整的将其演示了一遍。
还不如将自己的土地精心经营好,只要强盛到一枝独秀的地步,还怕不会出现万国来朝的盛况吗?
因此刘志的打算还是发展自身,宁愿移民去开发那些蛮荒之地,也不愿意花费力气去占领其他国家的地盘。
这一年又属于有惊无险,平安度过,例行清点政绩,lùn_gōng行赏。
羽林军和虎贲军大出风头,许多人因此加官进爵,也算是弥补了世家心里的部分遗憾。
刘志将历练了一番的羽林和虎贲调回了京师,依然分别安置在上林苑和广成苑中,让他们先休整一番。
如今边军要在辽阔的北方边境线上,牢牢地盯着北匈奴,还要监视鲜卑和乌桓族人的动静,根本难以抽身。
所以明年开春以后远征乌孙国的任务,还是要落到他们的肩上。
这两支军队灵活机动,又是装备精良的轻骑兵,日后还可以代表大汉天子,作为商队的护卫军存在。
这年冬天,董班首次回京述职,从他出任武陵郡太守开始,距今已经三年多了。
期间收盗匪,北上剿匪,政绩表现出色,是个典型的实干型官员。
后来晋升为荆州牧,一跃成为朝廷二品大员,其升官的速度,在朝廷同期之中,无人可比。
他在荆州任上的表现,一样没让刘志失望,挺过了去年最艰难的大水灾,今年的世家叛乱,也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圆满解决。
荆楚之地人杰地灵,很多都是书香世家,剔除了那些不安心的家族,对于荆州未来的发展,反而更顺畅。
董班是从郡府文吏出身的,家境一般,前半生大多都在市井中生活,很了解普通人的疾苦。
他十分重视荆州的教育情况,鼓励发展私学,也就是后世的民办学校。
他张榜鼓励民间开设私塾,进行启蒙教育,甚至从紧迫的州财政中,挤出一部分钱来补贴他们。
就是希望平民阶层也能广开智慧,提高普通人的素质。
关于这一点,自然也得到了刘志的大力支持,当年他离开京城的前夕,两人曾经就天下形势探讨了一夜。
董班此人师从李固,有很深的务实精神,又比李固多了一份普通人的经历,看待问题能够站在他们的角度上去思考。
对于李固和杜乔,其实后世是褒贬不一的,当初梁冀把持朝政胡作非为之时,很多事情上,他们也保持了沉默。
毕竟他们也是世家阶层的代表人物,某些利益是共通的,这也是时代和出身赋予他们的局限性。
这一点上,董班其实要做得更好,也更符合刘志对于地方行政官员的期盼。
从荆州回京师,路途并不遥远,董班入京之后,除了回吏部交接文书之外,便直奔皇宫。
刘志早已通过龙麟卫密探,告知后者,要他即刻进宫面圣。
进得中德殿,董班不由得愣了愣,三年多不见,陛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