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冠礼,郾太后邀请了自己娘家的兄弟来参加,也就是刘志的舅舅,郾熠。
对于这个舅父,刘志可以说是全无印象,当初母亲晋封为皇太后时,顺手也给他封了个长平侯。
之前郾熠只是个学堂夫子,并未出仕,郾太后希望娘家低调做人,刘志也就没有给任何实职。
一个县侯,再加上丰厚的赏赐,足以让郾家衣食无忧。
至此之后,除了逢年过节例行赏赐外,刘志差不多便将这位名义上的舅父忘得一干二净。
主要是郾熠行事也很低调,基本上从未提过什么要求,这次接到郾太后的邀请,也是准时抵达,并没有提前到京师来显摆。
所以,如今的刘志实际上还是第一次见到他。
郾熠相貌清俊儒雅,谈吐大方,举止有度,并不是他想象中那样古板无趣之人。
因此刘志对他的印象很好,叩拜过母亲之后,刘志因为还要参加宴会,没时间详细与他攀谈。
便顺势邀请郾熠一同出席,谁知后者却婉言谢绝了。
“臣长途跋涉,有些疲累,望陛下见谅。”
刘志也没勉强,郾氏族人的低调一直都如此,对于被外戚专权多年的东汉朝廷来说,确实是件人人拍手叫好的事情。
但说真的,遇到有能力的外戚,还真有点不公平。
宴会很盛大,刘志还宣布民间欢庆三天,因此从上到下气氛都很轻松活跃。
第二日,刘志还记挂着昨日的事情,便特地将舅父郾熠召到德阳殿来,两人攀谈了一会儿,他发现舅父一直都在办学,并没有因为封了侯就停下来。
郾熠的学问不错,在当地也是小有名气的儒士,而且有一点刘志很佩服。
他明明不赞成推广《格致》学,却也从不拦着自己的学生去讨论,认为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道路的权力。
有教无类,因材施学。
圣人之所以伟大,自有其原因,郾熠的性格或许不适合做个政府官员,但却是个好老师。
谈笑间,刘志还发现,这个舅舅是真的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性格不适合官场,甚至他本身就是那种清流,根本就无意于勾心斗角。
他的理想是能够著书立说,将来能有一本经学注释流传千古,此生便足矣。
这样执着之人,刘志向来都很佩服,两人相谈甚欢,郾熠还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对刘志的各项政策发表了意见。
他出身寒微,刘志的外祖父生前只是个县衙小书吏,思想虽然古板了些,但却深知民间疾苦。
所以刘志的大部分政策他都很赞成,包括科举制度,土地改革和整顿吏治等等。
但对于放开户籍限制,开通商道却颇有微词,认为会打击农民的积极性,都涌向城市讨生活。
到时候田地抛荒严重,有钱也买不到粮食,有可能导致粮价飞涨,民不聊生。
不得不说,他思虑得很有道理,所以刘志准备在条件成熟之后,大肆发展农业科技。
杂交水稻和小麦一直都在研究中,虽然目前为止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但只要方向正确,早晚有一天会成功的,何况机械发展起来之后,还可以再次提高产量。
可这些东西,目前只能在他心里,没办法说出来,所以只得含糊其辞地应付过去,并没有给他说明白。
最后,郾熠重点谈起了科举制度,认为比之前的举察制要公平公正得多,但仍有些问题需要解决。
“地方官学中,大部分都是世家子弟,寒门学子只能上一些水平低下的私学,贫家子更是想求学也无处可去。
臣听说陛下鼓励兴办可以供平民读书的学堂,由国家补贴部分资金,这真是个大好事,臣替万千贫家子多谢陛下。”
此事是荆州牧董班带的头,扬州、青州和司隶校尉部如今也开展得如火如荼。
而其他州才刚开始起步,由于地方上不够重视,甚至于阳奉阴违,所以成效不大。
“舅父可有意出任兖州学政?”
长平县在兖州,郾熠的学堂也设在那里,一番倾谈下来,刘志觉得不能浪费了舅父的才能。
一个州学政的职务不高不低,与政务和军权都不挂钩,主管一州之学堂和科举相关事宜。
问出这话刘志也不是心血来潮,他是真的认为舅父能够担此重任,将兖州的教育搞上去。
见他有些犹豫不决,刘志又急忙解释,“太后希望郾家低调,只是怕人误会为外戚干政罢了。
可学政一职既辛苦,又没有实权,而且朕也不是因为你是我舅父而徇私舞弊。
而是真心觉得舅父能够做好这个学政之职,希望舅父能够想清楚。
至于太后那边,舅父不用担心,自有我去给她解释。”
听到刘志如此说,郾熠终于打消了心头的顾虑,点头答应下来。
“如此臣便却之不恭了,陛下请放心,臣必兢兢业业做好学政之职。”
见他答应下来,刘志也很开心,“舅父难得来一趟,明日朕请你去西园小酌,也尽尽地主之谊。”
“陛下日理万机,就不要为臣耽误时间了,随便找个人陪我就可以啦。”
被他婉言推拒,刘志也没有勉强,突然升官,他本来就有些诚惶诚恐了,自然不希望再出什么风头。
当日刘志留他在自己寝宫吃了午饭,这才派人送他回永安宫。
下午照例去中德殿批阅奏章,晚餐时他又去了永安宫,太后果然特别问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