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臣听闻九江郡一带,疫情严重,陛下举全国之力支援,原本也是无可厚非,只是在程序上,似乎过于荒诞。

敢问陛下,是不信任我等,还是别有深意?”

尹颂与当初的太尉杜乔,性格有些相似,都是刚正不阿,不畏强权,只要自己认为是对的,虽百折而不悔。

这般明目张胆的质问,纵观如今的朝堂,还真就只有他做得出来。

“那你们呢?都是同样的想法吗?”

刘志没有急着解释,而是把眼光投向了其他人,性格耿介的张陵,立刻拱手道。

“回陛下,臣也如此认为,决议是对是错,尚不定论,可陛下此举置朝堂于何地?

当日陛下改革官制,就曾明言,要上下秩序井然,各司其职,这样才能长治久安。

如今不过两三年的时间,陛下便自毁长城,不知做何感想?”

老实说,张陵和尹颂的质问,不无道理,在这一点上,刘志确实利用了君王的特权,无视了朝廷制度。

在张陵之后,剩下的人也都陆陆续续表达了自己的立场,他们怕刘志发怒,说得比这二人要委婉许多,但意思却是相同的。

刘志一直静静的听着,脸上的表情很平静,给予了他们充分的尊重。

“诸位的意思,朕都清楚了,因为之前商量时,没见谁有反对过,所以便以为你们都同意了。

既然如此,那下次朝议,我们再重新商议抗疫方案,如何?”

皇帝的态度是难得的温和,不过话里话外的敷衍意图,也十分的明显,让人有一拳打进棉花堆里的无奈。

若是换做别人,皇帝既然做了让步,又好声好气的说话,可能也就退一步算了。

可尹颂却没那么好糊弄,仍然一板一眼地回道。

“听闻河南尹那边,已经集结了大批物资,准备马上启程送往九江郡,不知陛下为何不与群臣商议?”

运送物资的事,虽然没有通过朝议,但刘志并没有刻意隐瞒过,所以消息稍微灵通点儿的,基本上人人皆知。

“确有其事,不过并没有动用国库钱财购买,而是从内库支取的,因此便没有与大家商量。”

这个答案完全出乎他们的预料,根据户部的消息,刘志最近确实曾经大量调动钱财,且去向不明。

而最近除了这批物资,国家并没有其他大宗的支出,结果万万没想到,那批救援物资,居然是刘志从自己私库里拿钱购买的。

众人一时都有些惭愧,陛下自掏腰包救灾,他们非但不支持,还在这里百般阻挠。

袁汤皱了皱眉头,“臣请问陛下,最近调动大量国库钱财,又是做了什么?”

此言一出,众人都是心中凛然,差点就被他给带歪了,忘了这一茬。

“此事朕正要跟诸位商量,文书都草拟好了,正好各位都在,你们就都看看吧。”

说罢便让内侍分发了一份卷宗,里面的内容,详细地介绍了南洋诸国的情况,列出了他们对于大汉的重要性。

重点介绍了黄金半岛和叶调国的情况,还有象牙海湾对于将来海上丝绸之路的作用。

当初朝廷在广州造船,是得到了整个外廷支持的,彼时陆上丝绸之路刚刚开通,全国上下都十分看好。

尤其是那些在贸易中尝到了甜头世家大族,更是举双手欢迎,所以对于海路的探索,人人赞成。

楼船成功建造完成,邓演被派往南洋探路,也都是大家知道的事情,只是他一去就是一年多,而且还毫无音讯。

再加上疫情危急,忙乱之下把这事情给忘记了,也是情有可原。

如今看来,承恩公邓演不仅顺利完成了任务,而且还完成得十分完美,甚至大汉在悄无声息中,又多了一处海外领土,扩大了疆域。

无论哪朝哪代,开疆扩土都是莫大的功勋,哪怕对于皇帝来说,也是值得大书特书的荣耀。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大汉历史上最有争议的汉武帝,依然是整个朝代的骄傲。

这消息真是意外之喜,瞬间缓和了气氛,众人心情激动,立刻拱手向刘志道喜。

“我大汉又添新土,真是可喜可贺啊。”

怀着激动喜悦的心情,众人继续往下看,这才知道,刘志派邓演占领海外岛屿的目的,就是为了象牙海湾。

以此为中转站,未来大汉的舰队,可以通向世界任何一个角落。

这的确是一个伟大而又激动人心的计划,在不久的将来,绝对可以为大汉带来滚滚财富。

只是象牙海湾,如今情况复杂,里面岛礁众多,导致航道受阻,难以通过大型楼船。

而且也加大了航行风险,于将来的计划十分不利。

所以邓演上疏,请求朝廷拨款,用于疏通象牙海湾,并在当地建立两个大型的港口。

在他的上书里,附有象牙海湾的详细地图,并列有条理清楚的各种预算,所需费用高达二十万万钱。

邓演承诺叶调国和黄金半岛那边,他想办法筹措一部分资金,而且人力方面也全由他来承担。

剩下依然有十五万万钱的缺口,但疏通计划并不是一年两年能够完成的,他计划分为十五年进行。

首批需要五万万启动资金,以及各种物资,例如火药和水泥等等,希望朝廷能够尽快解决。

邓演走的时候,对国家的现状了解得很清楚,他算计好了,五万万钱确实很艰难,但朝廷咬咬牙也未必拿不出来。

只是他没


状态提示:第287章质问--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