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盛明天骄>第620章贻笑大方

而且,照着这个趋势看来,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怕此人都会把持着这个位置,有魏忠贤的前车之鉴,加上崇祯本人对隐卫的信任和倚重,高函知道,王承恩不会变成第二个魏忠贤,但是,在崇祯的心里,只怕轮到贴心,锦衣卫的人,再怎么,也比不上东厂的人了。

论起亲疏远近,王承恩还是要比高函要近一些,这个高函改变不了,一个是内臣,一个是外臣,一个是朝夕相伴,一个是一年也见不到几回,这其中的区别,高函心里的很。

同样的宠信亲近,在外人看来都是一样,但是,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体会那微妙的不同。

所以,高函绝对不想和王承恩走到对立面上,如果可能的话,他还希望尽量能交好对方,命令自己的手下不搀和东厂的事情,也就是处于这个考虑,,事情办的顺利,锦衣卫有协助之功,事情不顺,锦衣卫也绝对不会落井下石,而会与东厂共同进退。

这种想法他没有对任何人说,下面的人能体会得到,就体会到了,揣摩上意乃是加官进爵的不二法门,那于成龙能做到北镇抚司指挥佥事,想来也不是一个蠢笨的人,如何料理他走之后的事情,他倒是不用怎么担心了。

第二天一大早,高函和吴三桂一行,开始启程了,有意思的是,启程之前,于成龙送来了三千两白银,说是永平府赔付给神机营官兵一些意思,这些银子从来而来,自然不问而知,高函倒是一点都没客气的收了这银子。

离开永平府,在往前走,速度就快了很多,路上没有人骚扰盘问,每日前行,有吴三桂的骑兵早早栈探查清楚,这样的赶路,真是不要太轻松。

没几日就到了抚宁,再往前走,就要到山海关,出关去了。

一路到了山海关,出关,各种手续办完,在山海关内停留了在关内最后的一夜,在离开京城第十天的时候,高函等人一行,终于到了关外的土地上。

回头看看雄壮的关隘,看着关隘上那些健壮的明军,高函微微有些感概,此处驻守的明军,大抵是大明最精锐的官兵了吧,哪怕是凶横如鞑子之流,在这雄壮的关隘之前,也不知道多少次碰的头破血流。

这里是大明在北方最后的防线,若是这道防线被攻破,那么,北方的敌人南下,一直到京,大明再也无险可守。

而这里,也更是大明向着北方缓慢延伸着自己的势力的大后方,无数的军械,粮草,无数的精锐,齐齐聚集在此,保卫者大明这北方的门户。

从山海关再往北走,一直到宁远,这就是大明被称之为固若金汤的关宁防线了,而几年前的一天,令得袁崇焕天下闻名的一战,就是发生在宁远,敌酋的折戟沉沙,让大明欣喜若狂,那一战,大明得到了许多,学会了许多,也失去了许多。

大量的火器被装备在边军的城池上,堡垒中,火器从爷爷不疼姥姥不爱一下变得炙手可热,当然,这里的火器,只要还是指的可以“一炮既出,糜乱数十里”的大炮,小型火器在边军之中的地位依然尴尬。

这一战,让大明朝野更加坚定了面对骑射无双的鞑子,采用坚城据守的战略是最有成效的战略,而原本就对北方鞑子野战心怀畏惧的明军,更加变得不自信起来,这造成了大部分明军守城的时候,个个战力十足,一旦出城野战,却是畏首畏尾,一触即溃。

当然,失去最多的,还是关于这条由现任兵部尚书孙承宗一手打造的关宁防线,世人都到关宁防线,固若金汤,犹如天堑,将鞑子拦阻在了防线之外,但是,殊不知道,这一道防线,在起初一开始孙承宗的设想之后,根本就不是为了防御而用的,至少不是为了被动防御而用的。

孙承宗一开始在涉及这关宁防线的时候,可不单纯是将这防线作为一个防御,而是将这防线当作一个前进基地,从山海关到宁远,两百余里,其间以各种军堡,军寨联防,形成一个巨大的纵深防御体系。

但是,同时,以山海关为后盾,以宁远为前区,以各种堡垒为手段,步步推进,层次蚕食,这才是孙承宗的根本目的,而在宁远一战后,举国大庆,甚至忽略了这条防线的本身意义,而大肆打造加固这条防线。

自崇祯登基以来,每年至少有数百万两银子,就丢在这条防线上,但是,年前后金大队人马,绕过这防线,从蒙古入境袭击大明,陡然让所有人都清醒了不少,而孙承宗再度出任兵部尚书,更是让不少有识之士想了起来,原来,当初咱们朝廷建造这防线的目的,不是防御那些鞑子,而是要蚕食威逼那些鞑子啊。

于是,辽东兵马回到辽东之后,才有了重新修建大凌河城的举动,而朝廷也干脆利落的拨下银子来,一点磕绊都没打,这固然是形式所逼,但是,也说明,大明对这个问题,也清醒不了少,整个面对北方后金正确的才略,也松动了不少。。

实际上,建造大凌河城,差不多就是关宁防线的延伸了,真的要是大凌河城建立起来,以一条在关宁防线的基础上的新防线,也就逐渐成型了,届时,以山海关,宁远,锦州为点,连成一线,其间用大量的堡垒军堡填充其中,形成面,那大明的兵马若是要袭击盛京,距离也不过是两日的路程,到了那时候,被这种推进战术打到家门口,担心随时被袭击的,就不是大明人,而是后金人了。

但是,后金是绝对不会允


状态提示:第620章贻笑大方--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