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塌下来有个子高的盯着,败了,那是高函不力,他吴襄的兵马可是拼着全力配合锦衣卫的人马了,朝廷的板子,那绝对打不到他身上来,但是,若是胜了,那自然是功劳少不得他一份,甚至他的声望,势力,会因此再进一步。
作为军头,自然是手中的兵马越多,实力越强,才会被朝廷重用。这个不用多说,远有李成梁,近有祖大寿,若不是因为手中兵马够强,辽东哪里轮得到他们主事。
其他的总兵马世龙之辈,也是这样的想法,所以,大家不谋而合的想到一起去了。
尽管依然有着保存实力的想法,但是,手中能派出去的兵马,还是尽量派出去了。
但是山海关这边来的兵马,可未必是想着这样的念头,不管是吴襄还是马世龙,甚至是后屯的游击,都是想着依附跟随在高函的兵马后面,伺机建功,但是山海关这边来的六千人马,虽然统领是山海关副总兵刘谦,但是,真正在这支人马里说话了算的,是监军侯双龙。
眼下高函身边以锦衣卫的兵马为核心的大明兵马,已经超过两万余人,而若是加上山海关来的兵马,这人数直逼三万,而此刻祖大寿被困在大凌河城里的兵马,也不过两万人。
这个数量的兵马,这放在前些年,号称十万都不为过,至少鞑子们就经常这么做,若是大凌河城下会战,那么这次大战打起来,不会比去年京城下的大战规模小很多。
去年京城下的大战,下来了一个袁崇焕,上去了一个祖大寿,至于孙传庭,更是在兵部尚书的位子上,做得牢靠无比了。
侯双龙这人,是积年的老监军了,因为擅长军事,在天启年间就被派到了关外监军,他的遭遇和高函手下的钱良虎,倒是差不多,都是在魏忠贤最得势的时候,远离了中枢,虽然阉党的风光没有被赶上,但是,后来皇帝对阉党的反攻倒算,也没有落到他们的头上。
侯双龙也是如此,阉党没倒台之前,他就是比较低调,以至于很多辽东的将军,都忘记了自家军中,还有这么一号人,但是,随着战事起,侯双林慢慢的露出了自己的锋芒,数次大战,他或者是建言,或者是领军,甚至身先士卒,逐渐被辽军所接受。
而他自己,也因为功绩,被擢升为山海关监军。皇帝的器重,可见一斑。
侯双龙此人,平生最敬佩的人,就是三宝太监郑和,与人接触,都是言必提三宝太监,大叹宫里的人,若是多出几个三宝太监这样的爷们,大明何惧不兴。
他做人做事,都以三宝太监为榜样,自然是公心多,私心少,说来很难置信,宫里出来的人,想要建功立业的,怕是除了他,再也找不到第二人了。
这一次,他领兵从山海关出发,在宁远弄清楚了高函的来历,立刻快马加鞭的朝着高函这边靠拢。
他的心思很简单,他身为山海关监军,在诸位总兵都不在场的情况下,以他的职衔,足以节制这些关外的兵马,谅那些参将游击也不敢不临时奉他的将领。
至于锦衣卫那边,那就更好说了,锦衣卫是什么人,那是天子亲军,皇帝的爪牙,他而侯双龙是什么人,他是皇帝的家奴,是皇帝来出来监管这些兵马的,大家都是一家人,为一个主子办事的,还有什么不好商量的。
他绝对不会认为那个锦衣卫副指挥使高函,在军事上的才能会比他高,就算对方真的看过几本兵书,或许打了几个小胜仗,但是年纪在那里摆着的,这统帅数万大军,一个三十都不到的娃娃,能有什么声望,哪怕能力勉强够了也不行。
锦衣卫的兵马和鞑子打了两仗,赢了,他也不觉得奇怪,开什么玩笑,陛下既然敢从海路将这支兵马没经过兵部派到这里来,那是肯定是在这支兵马上下了大本钱的,从装备军械到士卒,肯定都是京营里的佼佼者,这样的兵马要是一点成绩都不出,那陛下岂不是糟蹋了银子。
正经是这些陛下下了大本钱的兵马,他得尽快赶去,替陛下好好的看着,别让打赢了两仗就有些得意忘形的那个锦衣卫副指挥使胡乱嚯嚯了,当然,如果那个高函好商量,他也不介意和对方齐心协力,好好的在这辽西合作,大战一场鞑子。
如今双方精锐齐出,大军云集,这一仗打下来,没准真能打出辽东十年八年的平静,若是运道不错,有袁崇焕当年在宁远城头的运气,他侯双龙成为大明朝第二个三宝太监,也未可知。
六千兵马进驻大营,侯双龙的山海关兵马,毫不犹豫的直接越过锦州和右屯的兵马,朝着距离锦衣卫的兵马不过十里的地方而去,这一处营房,锦衣卫的兵马刚刚离开不过几天,大部分都还完好。
一边通知锦州的兵马和右屯的兵马的领兵将领,来自己的中军报道,侯双龙一面派人去关宁军那边,命令吴三桂立刻来见。
在他看来,区区一个游击将领,领着关宁军五千兵马,简直是一个笑话,几个参将听着一个游击的命令,也实在是不成体统,这是朝廷的兵马,可不是吴家的私兵。
面对如此强势的监军,吴三桂也好,陆万也好,甚至锦州后来的那位参将田丰也好,一个个老老实实的到侯双龙的中军来报道。
侯双龙倒是也没有摆什么监军架子,只是好生勉励了一下这几个将领,并强调一点,大军行进在外,必须有一个同意的指挥,而此处职衔最高的,就是山海关副总兵李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