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都市现代>功高权重>第1067章 再次受命进京

对于这次包销存在的风险,郭拙诚知道完全为零——根本不存在任何风险。

现在世界经济进入衰退期,1979年开始的第二次世界石油危机还没有完全消除,从1980年起美国国内经济出现了巨大的财政赤字、出现了z fu预算赤字,外来资本的大量流入使得美元不断升值,美国出口竞争力下降。

因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美国——处在经济危机的高压下,因而经济学家对未来几年的经济很不看好。这也是为什么今天与会投资商很高兴有人包销他们的产品、心里又担心这是郭拙诚设置陷阱的原因。

但重生而来的郭拙诚却知道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穷怕了的中国老百姓购买力将会激增,在1984年到1hao,只要是商店里的商品,无论质量好坏、价格高低都会有人抢回家囤积起来,有人甚至将食盐成吨地拖回家。

即使在1985年美国逼迫i本签署了广场协议,i本的经济进入萧条期,欧美国家也一样经济不景气,但也没有阻止中国老百姓的抢购动作,购买力突然爆发的顾客们将货架上的商品一扫而光,货架常常空空如也。

化工基地引进的化工企业主要用来生产乙烯,而乙烯是生产其他产品的原材料,用途极其广泛,可以大量运用到民用商品上。

国内消化乙烯和乙烯下游产品的能力远远超过任何人的想象,不说一个基地,就是再多两个基地,其产品也能被吞噬干干净净。如果不是担心国际化工巨头占领中国市场,如果不是为了扶植中国本地企业,郭拙诚真想多引进几家外商独资企业,多建设几个化工基地。

他提出包销计划在别人看来风险巨大,实际是不费吹灰之力,而且纯粹的包销也有不少的利润空间。

别人还不知道的是,郭拙诚还真有点舍不得将乙烯和用乙烯制造出来的这些产品放在国内销售,将宝贵的乙烯用来制造民品。因为他还有一个更好的用途,那就是将这些产品出口到即将解体的苏联、出口到取代苏联的俄罗斯。

那时候比中国更穷的苏联、俄罗斯才是一个真正的无底洞,真是有多少商品他们就能吞噬多少商品,在大量赚钱他们利润的同时,他们还会十分地感激你。

根据苏联解体的时间,根据俄罗斯的休克疗法,根据前世俄罗斯糟糕的经济情况和对商品的渴求,郭拙诚拥有近二十年的包销黄金期,他之所以只包销十二年,是因为他不想承担任何风险,担心苏联因为中国比前世发展更快、国力更强而提前解体,担心苏联提前解体后出现一些自己不知道、无法把握的因素出现……

除了担心苏联提前解体外,他还担心如果将包销时间扩大会导致外商的怀疑,导致外商进行过度地猜测和解读,那样的话很可能弄巧成拙。

可以说,包销十二年是郭拙诚经过了深思熟虑的,是在z准备调他到琼海行政公署时就开始思考好的,经过了反复论证和权衡,最后得出的结论。

这个期限是最稳妥、风险最小、利润最高、对中国的好处最多的期限,还可以从容应变可能发生的意外。

……因为有了经济实力雄厚的世界著名银行担保天华集团的包销行动,这些前来琼海岛考察投资环境的化工企业自然就没有了后顾之忧,很快他们就开始了明里或暗地里的竞争,动作一下迅速起来,都想在这里开设一个稳赚不赔的分厂、分部和子公司。

除了想赚钱之外,这些企业的老总都接受了最高首长在访问美国时的邀请共进晚餐,也得到他们国内z fu的鼓励和支持,在多方面促进下,他们才争先恐后地要求投资。

剩下的事情郭拙诚没有再管,他将化工基地的投资谈判交给了褚绪基。

当化工基地在如火如荼进行谈判的时候,相关消息也透露给船舶基地和钢铁基地,虽然钢铁基地的设置地点不在琼海岛,但郭拙诚还是将其当着了自己的工作,和雷-州半岛的领导一起进行招商引资,而且他还是主将,雷-州半岛的领导只是配合他。虽然雷-州半岛的领导不断适应郭拙诚等但,但这些领导因为时代的制约还是很难跟得上他们,甚至连发言什么的都是要来一套新八股,什么在这个领导下,在那个鼓舞下,给人一起死板的印象。

天华集团、诚信投资银行不但给化工基地承诺包销和提供担保,也给船舶基地、钢铁基地提供包销和担保。

实际上,这两个基地的包销和担保对天华集团和诚信投资银行来说只有一份责任而有两份收入,因为钢铁基地本身就为船舶基地提供钢材的,只要包销了船舶基地的船舶,就相应地包销了钢铁基地的钢材,即使有多余的钢材也能被迅速消化掉,因为中国国内对钢材的需求可谓是一个无底洞。

随着改革开发的深入,随着中国工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对钢材的需求量大幅度上升。按照原来的历史,中国从1984年开始就因为国内产量不足而迎来了第一轮钢材进口的高峰年进口量连续超过1000万吨,1985年的进口量更是高达万吨,为同年钢铁产量4679万吨的42。

而这一世因为军工发展的需要,钢材的需求量更大,虽然中国也为此增加了一些钢厂,但还是没有减少钢材的进口数量,进口数量反而比前世有所增加。

目前——1983年——中国的年钢产量是4 万,提前两年超过了前世1985年的4679万吨产量,但是这个数量与前世200


状态提示:第1067章 再次受命进京--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