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四海惊涛>海族立国

海都

七月二十八日,林统经印尼到达海都,第三期已经动工。听说新屯(马拉邦)、计顺(奎松)两镇,安置好了移民,便匆匆的赶往了新屯。

林统一路向北。走过大片山芋地。总算在新屯镇外的简陋的工棚里,找到的孔耀辉、孙成才两位县令。

他们躺在地铺上,正商讨习稻秧的地点。见有人进来,慌忙站了起来,两张老脸也是燥的通红。

他们吃惊的是,林统压根没管,他们刚才的形象。而是卷了卷铺盖,脱掉了鞋子。邀他们一起盘坐地铺上,聊起了各个农庄的情况。

过午,又在孙成才的引领下,走访了附近的农庄。认识了一个名叫王五的领政,那王五是个健谈的人物,说出话来没个遮拦,极对林统的味口。

见林统问起这里的生活,王五就打开了话篓。说是从浙江刚到的时候,极不习惯这里的炎热。更不理解,明明踩点泥巴,弄点稻草就可以盖的房子。靖海为什么非要逼着他们花上四十元的价钱购买。

虽然卖房书办和他们说,这里天气炎热蚊虫极多,容易感染疟疾一类的疾病。再加上山里的土著,时常骚扰也不安全。才把他们集中到了庄里居住。

可是住惯大名的百姓,哪里肯信这些荒唐,事情就拖了下来。直到一个多月前,山东来的郑二几人发了疟疾,大伙才知道事情的严重。

找书办们去看房子,那屋子宽敞明亮,生活方便,用具一样不缺。篱笆圈起的小院里,还有两间偏屋和一块不小的菜园。要在大明五十两也买不回来。

心动的农人,搬进了新家。接下来就顺当的多了,在庄里巡捕、书办的组织下,立了户籍、走了孤老、分租了土地、又推举了他这个领政,选出了五老(议政长老)。

月头的时候,庄里学堂来接孩子,却又出了问题。说三道四的,没一个情愿。那李先生也是个有本事的人,听大家伙一说,明白了大概。

就耐着性子,跟大家伙解释了起来“我明白,为人父母七天才见孩子一面,是舍不得。也知道,孩子们在家确实顶大用,看个门,送个饭,喂个鸡,看个场那样都离不了他们。

可你们总得为孩子想想,把孩子留在了家里,你们是方便,可孩子们呢?以后还让他面朝黄土背朝天,和咱们一样,过着苦哈哈的日子?你们觉得自己能心安?

就算孩子们,不是读书的料,学不了大学问。在里面熏个两年,识个字,认个称,以后也不能,和咱们一样被人蒙。

稍好点的,就能学个医,教个书,或是到堡里当个书办。不用在土里刨食,出那份苦力。

若真是读好了,更是封候拜相,光宗耀祖。可今天你不让他们去,以后他们长大,见识了別人的风光,真不会怪你?

就眼前,估计你们都交待不过的孩子,一天三顿,两顿鱼肉,你们给不了。四季两套,一年八身的新衣,你们也给不了。

话止于此,你们一起合计,明天我还来接孩子。”结果第二天,除了狗剩媳妇,都把孩子送了出去。

第一次休沐,其他孩子一身光鲜的回来,狗剩儿子又哭又闹,折腾了一天。狗剩媳妇没法,第二天一早去给李先生磕了几个头,才把儿子送进去。

之后的日子里,生活平静,只有街上的铺子,开了一家,又一家。前几天,郑二孤零零回到庄里。听他说,隔离营里几百号的人,只剩他们几十个,连郎中都死了两人。

听到这里,林统回头看了孙成才一眼。孙县令连忙报上详细的数字“当时,百姓们抵制的厉害,我和孔耀辉怕激起民变,正在寻思办法,就出了事。还好靖海有成例,控制的及时,没有传播起来。只是,第一批的三个隔营死了,一千两百多人,郎中死了四个。”

林统一听,再也忍不住怒火,当场喝斥道“这叫还好,这叫及时?一千两百多条人命,在你眼里就那么不值钱?”

孙成才见林统发怒,吓得噗通一声跪到地上,面色发白的回道“王爷明鉴,当时吕宋四郡,十四个隔离营,几千个病号,药品根本供应不上。直到第二批时,郡里安排了几名得力药巫、郎中,比例才倒了过来。上半月,瀛洲送了第三批药,疫情才被完全控制。”

林统听到完全控制了疫情,脸色才缓了一缓,冲孙成才说道“此事,虽然不能全怪你,但你身为县令,就得有个准备。这等人命关天的大事,更是如此,回去上个册子,自请领政院罚奉三个月,算是长个记性。”

孙成才连忙谢恩,抹了抹脸上的冷汗。林统叫起了他,温和的说道“整体上说,你们两人,新海民安置的还不错。你们俩记三等功一次,奖励五十元。要记住,靖海这地方,功是功,过是过,不能相抵。”


状态提示:海族立国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