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出“天星一号”之后,海东立即开始在原地尝试进行通信联络。
在空间当中,由于处于真空环境,远程通信体之间没有干扰或干扰很小,所以通信的速率应该很高,理论上应该超出地面大气层中测试的数据。
很快,系统信号联接成功,进入密码验证界面。海东依次录入密码,又经过几个设置键的操作,一个完整的、崭新的控制界面呈现在眼前。
海东沉静了一会儿,静下心来,翻开手中的小册子,开始一对一地进行测试工作。
都是例行的操作,海东在地面的厂房里已经不知测过多少次了,所以心理上还是比较放松的。如果间隔一定时间走过的几次流程都没有报错,或不影响正常使用的话,他就可以返程回地面去再测试了。
忽然间,控制台上有警报声音传来,海东心里一惊,抬头望向那个二百七十度视角的大屏幕,只见系统提示,有不明物体正高速急奔过来,将要发生碰撞,然后系统自动开始预估倒计时,看着在屏幕上显示的倒计时时间,海东心里倒吸一口凉气。
以最快的速度把笔记本电脑放到一旁,然后回收“天星一号”,在关闭舱门的同时,启动飞行器横向移动,避开不明飞行物飞来的方向。
大屏幕上显示出来袭飞行物的理论飞行方向,用一条虚线表示;海东在行进时的实际飞行方向在移动时也会出现一条线,海东选择了四十五度角度避让的操作方法,这种方法就相当于有个人在后面追你时,你是按着他跑来的方向逃跑,还是横着逃跑。而海东认为最灵活和最机动的跑法,是偏四十五度逃跑。
这样,按最终短距离相遇时的情况,可以机动选择快速横向九十度避让,或追击者改变方向时,被追击者向另外一个反方向进行九十度安全避让。
小时候,与同学们玩游戏时积累的经验,此刻在海东的大脑里形成了固定的意识,未经思考,马上采取了相同的避让方法。
事后,海东在总结经验时,确实为当时的情况惊出一身汗来。
电闪雷鸣之间,一个巨大的飞行物出现在屏幕上,海东仔细一看,是一个不明国藉的卫星正高速驶来。
目前这个正在操作的飞行器没有进行过碰撞实验,海东不确定这二个物体相撞后会有什么结果,于是主动选择了安全避让。
毕竟不撞比撞完了再评估要安全许多。
顺利地避开碰撞后,海东坐在那里,背靠着椅背,脑门上见汗了。
一但出现一点意外,自己在这里可是孤立无援啊。
陌生的情况、陌生的世界。最关键的是出舱就是危险的环境,幅射、无氧、无重力。还真不如呆在这里最安全了。
在不明飞行物掠过海东身边时,海东注意留意观看了一下屏幕显示的内容,是一个不明国藉的卫星。
一般的卫星上面都有一个国旗的图标。这个卫星是形状略有残缺,不知道是报废的还是正在运行的。
惊魂未定的海东,在茫茫的太空中打开了雷达搜索界面,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四周密密麻麻的全是反射信号。相距都不太远。
从信号反射效果来看,有大的、也有小的。这个大小不能绝对判断出来,有的大是因为体积大,有的大是因为反射的信号强度大,这个得具体的进行分析和判断。
让海东好奇的是那些小的。
要知道人们发射卫星上来,肯定是多少多少吨为计数单位,不可能把一个小纸片那么大的物体发射上来吧?核成本都核不上的东西。
海东休息了一会儿后,缓过神来第一件事就是开始观察起周围的情况来。
广褒的空间,漆黑的世界,到处散布着的大大小小的物体,观察了一阵,没有发现再有高速袭过来的物体,确认这是偶然发生的事件之后,海东在自己的工作日记上记了一笔:安全避让。
这个以后得考虑一下,不能好不容易弄个卫星上天,结束被撞毁了。这就得不偿失了。
他又计算了一下,然后找个了相对靠谱一些的位置,又把“天星一号”放了出去。
“老天保佑,放出去可别再让我收回来了,(此处省略200字)。”
海东不由自主地念叨起来。
一方面是折腾一趟挺费事的,另一方面是太寂漠了,自己跟自己说几句话能舒服一些。
还是按例行事,释放,收舱,尝试联接,输入密码,然后照本测试。
在进行第一项测试等待结果的时候,海东及时向大屏幕扫了一眼,确认无虞,才依依不舍地把眼睛的注意力移开。
看来天星还得具备机动规避的能力才行。
意外地,测试比较顺利,没有什么大的问题,有些小东西细节方面的,以后可以远程调试和升级,海东都只是一一记录在案,没有再去改动代码。
有许多功能,只是简单的移动过来,具体怎么实现的,海东还不会弄。但模块化的结构决定了以后可以变动起来非常的方便。
海东最欣赏的是穿透云层的探视能力,一般卫星最怕的就是厚的云层阻挡,天气不好时反而信号不好,极大地影响了卫星的正常使用。而神奇的外星人不知道用的是什么技术和算法,基本上薄薄的云层不耽误信号的正常传播。这一点,在地面测试时海东就有发现,现在从空中获取地面目标的照片和信息时更是惊叹不已。
面对前极清的分辩率,海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