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谈了大约两个时辰,金波洋起身告辞。徐思睿亲自送他到门口,金波洋上车后自言自语道:“徐大人为人宽厚且富有智慧,相信将来必有成就,只是……希望他将来不像那个人一样就好!”
徐思睿眺望很久才回府,闫叔好奇的问道:“此人有何特殊?值得公子这么重视。”
徐思睿淡然一笑道:“特殊?可能他比别人特殊在脾气更大一些吧!不过也挺可爱的不是吗!”闫叔一脸懵圈的看着徐思睿,他在想这公子变化也太快了吧!这老头到底有啥法术呢?
傍晚,徐思睿揉了揉眼睛,他把信小心翼翼的装在了信封中,他将信封递给了早已在门口等候多时的闫叔,不多时京城内响起了马的嘶鸣声……
太和殿内。
文武百官依旧等待着每日的早朝,与众臣议论纷纷不同,今日的徐思睿显得格外肃静。
不久天子上朝,众臣齐跪。行完大礼后,鸿胪寺唱奏百官开始奏事,此时吕公公的话音刚落,徐思睿第一个站了出来:
“启禀陛下,臣有本奏”
“准!”
“谢陛下,臣认为张首辅新亡,祭祀改革制度当暂缓从长计议,如今北方大辽虎视眈眈,陛下应整顿兵马为韩将军报仇。”
徐思睿说完之后朝堂瞬间炸开了锅,天子似乎不为所动,他看了看众臣问道:“众卿家有何高见呀?”
兵部尚书杨洪国率先说道:“臣以为不妥,辽国一直是我朝心腹大患,其实力之强臣已无需赘言,而如今更是击杀我朝大将士气大振,倘若现在与之开战实在非明智之举,望陛下三思!”
杨大人话一出众臣皆附议。徐思睿冷笑一声道:“杨大人无非是贪生怕死而已,难道大人想让我大明成为第二个大宋吗?想让陛下成为第二个宋高宗?”
“混账!”天子大怒:“徐思睿,你竟把朕比做如此昏君,你该当何罪!”天子的怒火让整个朝堂内鸦雀无声,众臣胆寒。
徐思睿平静的说道:“臣只知道宋太祖东征西讨,为大宋记下百年基业,宋高宗偏安一隅,最终屈辱和谈并最终间接断送江山。”
天子又怎会听不出徐思睿的嘲讽之意,这位少年天子再也忍无可忍了:
“来人,把徐思睿给朕压下去。”一旁的宫内侍卫动身带走了徐思睿……
数日后。
大理寺外,闫叔和三宝焦急的等待着。
三宝时不时的踮起脚尖向里看去:“大管家,您说他们会不会不放少爷了,怎么到现在还没出来呢?”
闫叔一听就火了,拿起马车上的皮鞭“啪”的一声抽在了三宝的屁股上:“点吉利的话,告诉你如果今天公子真没出来,你看我不打断你的腿!”
三宝赶紧往后站了站闭上了嘴,他平日里最怕闫叔,他也知道闫叔真能收拾他,所以这个时候还是保持沉默比较好。
等了半个多时辰,徐思睿终于出来了,闫叔赶紧冲了上去围着徐思睿转了一圈:“公子您没受什么委屈吧?”
徐思睿哈哈大笑道:“没有没有,不仅没受委屈,而且再告诉你们一好消息,陛下升我官了!”
“啊???”
“陛下亲自见了我一面,他知道我顶撞朝臣究竟用意何在。这次我要去一个地方,还要查清一件事情,甚至还可以说是,颠覆一件事情。”
闫叔和三宝面面相觑,他们头一次听说坐大牢还能升官?闫叔问道“那公子现在是什么官职呢?”
“济城苑马寺寺丞。六品大员。”
这次闫叔和三宝彻底懵圈了,徐思睿则自然笑嘻嘻道:“好啦,我们快回去收拾一下东西吧,济城那边正等着我的交接呢!这次让赵文栋先生和三宝陪我,闫叔你留在京城即可。”
“济城,这么远的地方,我万万不放心让你一个人去啊!”
“闫叔莫着急,回去之后再听我细细跟您说。要您留在京城,自然有留在京城的道理。”
济城的秋末冷风骤起,城头青石碑在尘土中显得格外沧桑。
偌大的城楼下聚集着小商贩,卖的都是些零零散散的小物件,济城并不繁华。受到官营工商业的挤压,商人们将关注重点放在了较为富庶的大明“一线”城市上。
后世评价起大明这段历史的工商业,有书《广阳杂记》云:“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
这些年,仰仗官营冶铁和手工业,济城逐渐从贫穷走向富足。虽然不算大都市,但也称得上风水宝地了。
随徐思睿来济城的是赵文栋和三宝,为了完成阁老遗愿,一同调查《飞鸢图》以及韩将军之死,赵文栋成为了徐思睿的幕僚,还是被人称作“赵师爷”。除了这两位,还有一队侍卫专程护送。
刚进了济城,约有五六人骑马匆匆赶来,领头的穿着正九品官服。
“徐大人,在下济城军器局正使魏润舟,有失远迎。”
徐思睿心说,如今真是虎落平阳啊,从京城一路赶来济城,居然是布政司拍了一个九品官员来迎接,看来济城府衙的大人们差事的确繁重。这也应了皇上之前所说,当官人宁要洛城一张床,不要济城十座房,济城虽不是最富饶之地,却是最令人头疼的地方。
徐思睿原是一个正七品的翰林院编修,现在成了苑马寺寺丞,反而升成了正六品。
这是皇上用人的规矩,因为几乎没有人喜欢来济城,既捞不着钱也讨不到好,所以官员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