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战国风云人物>赵孝成王篇31

爱找赵国麻烦的燕国

赵国历经长平之战、邯郸之战,国力大衰。赵孝成王急于休养生息,发展国力。

秦国输得很惨,秦昭襄王不会瞎折腾,也需要时间休养生息,恢复国力。

魏国、楚国,助赵伐秦,风头正盛,在国际上有很强烈的发言权。两国达成协议,兼并他国领土。

魏国看中了秦国的飞地:陶邑(魏冉的封地)。

楚国看中了姬姓诸侯国:鲁国(西周建国、春秋是十二诸侯,文化中心、战国前夕,有点发言权,更多的是默默无为,被诸侯欺负)。

魏、楚达成协议,你干你的,我做我的。

魏国吞并了秦国的飞地陶邑。

楚国灭亡了从周公旦之子伯禽建国,到鲁顷公亡国,传二十五世,三十四位君主,历时795年的姬姓诸侯鲁国。

那么,秦、赵休养生息,魏、楚展秀肌肉。其他诸侯,又在干什么呢?

齐国君太后执政,继续偏安一隅。

韩国孱弱,独自发展。

燕国,活动最为积极。

那么,燕国做了什么事呢?

此时的燕王是燕武成王(公元前271年继位)。

燕武成王趁着赵惠文王甍,出兵伐赵,却被赵国以地换将的都长君田单击败后,开始了北上发展。这几年,燕国发展不错,再现燕昭王的辉煌。燕国的疆土,向东扩张,进入辽河。

长平之战、邯郸之战,燕武成王也按奈不住,盯上了赵国,并且搞了两件事。

1、策反武垣令。

长平之战,赵国精锐尽丧。燕武成王暗中搞破坏,策反武垣令傅豹。

武垣处于燕、赵交界地带。

当初燕武成王伐赵,被赵国反击,丢了三城。赵孝成王将投降的傅豹等人,安排在了武垣替赵守疆。也可以说,武垣以前是燕国的领土。由于燕国战败,成为了赵国的领土。

正当赵国举国备战,打赢邯郸保卫战之时,赵国北疆发生了一件大事:武垣令傅豹及其部将王容、苏射率众叛赵归燕。

虞卿等人面对此种行为,说了一句话:今燕之罪大,赵之怒深。

然,赵国注意力在保卫邯郸,腾不出手来。对于燕将复叛,也没有发表意见。赵国为了安抚燕国,也担心燕国整出更大的动静,也就默认了这件事。

燕武成王拿回了失去的东西,只不过,手段有点卑劣而已。

2、邯郸之战后,有意制造摩擦,找赵国的麻烦。

公元前256年,燕武成王试探性对赵国发动了进攻,攻破昌壮城。但,赵国注意力仍在和秦国对战(赵将乐乘、庆舍打败了秦国信梁的军队),对于燕国的挑衅,不管不顾。

也许,是燕国屡次挑战赵国,尝到了甜头。赵国不还击,助长了燕国的嚣张气焰。

公元前256年,燕武成王甍,燕王喜(燕国的亡国之君)继位。燕、赵两国,才有短暂的和平。

等到燕王喜,稳定内政,他的注意力又盯在了赵国的身上。

为了查探赵国的情况,碰巧是赵孝成王的生日。燕王喜派燕相栗腹与赵国结成联盟,将五百金赠送赵孝成王为酒资,前往邯郸,察看赵国的虚实。

这场酒宴的背后,就是燕国对赵国实力的窥探。

燕相栗腹去了赵国邯郸,得出结论:伐赵。

当燕相栗腹回到燕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一五一十告诉了燕王喜。

燕王喜听后,问了一句:我能打赵国?

燕相栗腹给了明确的答复:可以。

理由:赵氏壮者皆死长平,其孤未壮。邯郸之战,赵氏雪上加霜。可伐也!

那么,燕王喜会相信这是真的?

答案:相信。

这里有个问题,燕相栗腹说的是真的?还是有意隐瞒了真实信息,欺骗燕王喜伐赵?

答案:虚实参半。

长平之战,赵国壮者皆死长平,其孤未壮。邯郸之战,赵国雪上加霜。

那么,赵国可伐,为什么强大的秦国在邯郸,折戟沉沙。吃进去的东西,全部都吐了出来?

邯郸之战过了六年,赵国又多次击败秦国。难道,赵国的国力,就真的不堪一击。

燕相栗腹,为何主张伐赵?

我想有以下原因:

1、栗腹看到了赵国的衰败。

毕竟,长平、邯郸两战,赵国国力是直线下滑。壮者尽丧,孤儿还未长大。赵国的军事实力,远不及长平之前。邯郸的景象,也残破不堪。燕国大举进攻,有机会打赢。

2、建立功业。

要想留名青史,就要建功立业。栗腹身为燕相,若能开疆破土,建立军功,必将留名青史。

3、摸准了燕王喜的心思。

燕王喜想打赵国,栗腹就顺着燕王喜想听的话说。

现在,就来简单介绍一下,燕国栗腹,是一个怎样的人。

栗腹的出生时间没有记载,死于公元前250年。

史料记载,栗腹是齐国平陆人。年轻时,曾在稷下学宫学习。

五国伐齐,齐国临淄沦陷。燕国和齐国之间,僵持了五年。

栗腹也在这个时候,离开齐国,周游诸侯。

走了一圈,最终选择去了燕国。

因献计燕成君公孙操,刺杀燕惠王,立燕武成王有功,开始在燕国崭露头角。

栗腹还干了一件事:主动去东胡为质。(这有点像秦开击胡)

燕武成王十年,请愿去东胡为质的栗腹回到了燕国,并主张北伐东胡。

燕武成王把伐东胡的任务,交给了


状态提示:赵孝成王篇31--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