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战国风云人物>赵孝成王篇32
起流亡到赵国。阏与之战,赵惠文王还询问过情况。公元前256年,取得了败秦的战役。最主要的是乐乘和燕将乐间是同宗同族,有可能是堂兄。

据推断,乐乘现在的年纪,也应该五六十岁以上,也是个老将。只不过,这个老将与廉颇、田单、赵奢、乐毅相比有些黯然失色。

赵孝成王出兵十三万,分两路出战燕国。

一路由勇冠诸侯的廉颇率领八万,北上镐城,阻截燕相栗腹;另一路由乐乘率领五万,北上阻截卿秦、乐间。

燕赵两国大战,正式拉开帷幕。

是久战之师赵国更能打。还是,北伐东胡的燕国更胜一筹。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此战的过程和结果。

乐乘不愧是乐氏子弟,也是跟随乐毅征战的人。乐乘率领五万赵军,北上伐燕,并在代,与燕国交战。

乐乘打得很好,南下攻代的燕军将领卿秦、乐间,没有取得首功。相反,卿秦战死,乐间降。

当栗腹听到这个消息,说了两句话:

1、卿秦竖子不足与谋。

2、乐间乱我军心,坏我大事。

栗腹来不及感慨,他的对手廉颇也抵达前线。

这场战役,也很快结束:廉颇斩杀栗腹,取得了胜利。

也可以说,赵国反击燕国,赢得很轻松,有碾压之势。

廉颇也因为此战,再次证明了自己,勇冠诸侯的名声。赵孝成王遂将尉文城封给廉颇,号信平君,任其为假相。

乐乘也因功,被封为武襄君。

乐乘、廉颇战胜了南下犯赵的燕军,斩杀敌将,还一鼓作气,攻入了燕国的境内,兵围燕国国都蓟城。

燕王喜想趁着赵国壮者尽丧长平,其幼未壮,攻打赵国。结果,却被赵国击败,国都被围。战场形势逆转,不利于燕国。面对赵国的大兵压境,燕王喜又会怎么办?

燕王喜伐赵不克,损兵折将,国都还被赵军围困。燕国朝臣,怎么也没想到,赵国战斗力如此强悍。

燕国打不赢赵国,只有一个选择:求和。

燕王喜一边派人去邯郸与赵孝成王议和,另一边坚守抵抗。

赵孝成王得知前线取得大胜,高兴不已。随着,战场主动权互换,燕国战力如此孱弱,赵孝成王心境也发生了变化。

燕国前来议和,赵孝成王以胜利者的姿态,拒绝了议和。

有清醒的大臣,连忙劝谏,说了一堆理由,汇成一句话:接受议和。

其中,最重要的一句话,打动了赵孝成王:燕国之所以失败,是不义之战。赵国反击取得大捷,这是正义之举。如今,赵国围困燕国蓟城,攻守转变,角色也转变。赵国的正义之战,变成了不义之战。

赵孝成王这才改变主意,与燕国议和。但,有个附加的条件:非将渠(阻止燕王喜伐赵之人)不可。

燕王喜发动非正义的战争,战败再前,国都又被围困。此时的燕王喜,犹如惊弓之鸟。赵国提出的条件,燕王喜统统答应。

燕王喜封将渠为燕相,与赵国议和。

燕王喜赔偿了大量的财物,割了五城,赵国才议和退兵。

赵国北方的危机暂时解除了,殊不知,燕王喜心中埋下了很深的仇恨的种子:有朝一日,他要将失去的东西拿回来。

这也是赵孝成王最后几年,和燕国摩擦不断,却被秦国趁虚而入,丢了晋阳等三十几座城池的原因。

及至赵孝成王的儿子赵掉襄王继位,燕国再次发动了大规模,起兵二十万伐赵,埋下了伏笔。

总之呢?赵国反击燕国的战争,以燕王喜割让五城议和,而告终。

这里多说一句:当初燕惠王伐齐失败,乐毅入赵,被封为望诸君。燕惠王担心乐毅报复燕国,写了一封书信,想要乐毅回来替他工作。乐毅回了一封信,这就是著名的《报燕惠王书》。

殊不知,乐毅的儿子,因为伐赵不利,害怕被燕王喜责罚,也去了赵国发展。

燕王喜战败后,认识道自己的错误,也写了一封信,希望乐间回来替他工作。

由于内容太长了,我就不多说了,有兴趣的人可以去看看:燕王喜搞笑的自我检讨(犯了错,不承认,还数落别人)?

这也说明了一点:无论是乐毅,还是乐间。乐氏男儿,总会让燕国的君主,得而不惜。

北伐燕国,战事刚结束。可,赵孝成王注定没有安稳的日子过,又迎来了北方最大的敌人:匈奴。

匈奴寇边,赵孝成王又会如何应对呢?


状态提示:赵孝成王篇32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