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绝不允许黑山军和黄巾军破坏冀州,但是这些黑山军和黄巾军势已大成,各州各郡想平乱却困难重重。
兖州牧刘岱、济北相鲍信、广陵太守张超等人的军队被黄巾军阻挡在了济yin郡一带,寸步难进。
袁绍这时只有一个挽救局面的办法,那就是集中兵力,把黑山军阻挡在黄河以北。把兖州黄巾军阻断在黄河以南,坚决不让两地的乱军会合,然后在魏郡、河内战场上击败黑山军,在兖青徐豫四州交界地的泰山、鲁国、东海、彭城、沛国一带击败青州黄巾军。即使平叛时间长一点,也比让他失去根据强。
在兖州战场上,兖州牧刘岱指挥各路兵马攻击徐和的黄巾军,阻止他们向西北方向的东郡前进。在冀州魏郡,冀州牧韩馥指挥兵马攻击黑山军,阻止他们向东南方向的黄河前进。
河内的袁绍很苦,他同时要面对三个战场。河内太守王匡率军陈兵黄河,假做三万大军威慑雒阳。高干率军在野王、山阳一带和于毒作战。淳于琼、韩琼的大军在朝歌、鹿肠山一带攻击白绕。袁绍在兵力和粮草都不足的情况下,只能集中力量先打黑山军了。
但是如果在这个时候,白波军攻入河内,对袁绍的打击可想而之,刚才袁绍之所以提出给白波军一个教训,是想先下手为强,但是他心里却东西胡才不受这个妥协,如果白波军知道和他开战,他手中就没有多余的兵力了。
所以袁绍的想法虽然是好的,但是逄纪等人却不同意,因为这可能让他们万劫不复。在逄纪他们看来,最重要的讨伐董卓,如果胜利了,袁绍的威望也达到了巅峰。
但是偏偏袁术势如破竹,他和曹cao【他】们的几路大军却寸步难行。这如何让他不怒?
想着,袁绍又想到了胡才,如果不是他,自己的选择会这么难?
胡才想要的是平衡,是制衡,但是这并不是袁绍想要的,胡才和白波军想代表一方面,这是袁绍不想见到的。胡才崛起不过一年,他凭什么和他平起平坐?董卓是因为有十几万大军在手,有天子在手,才能成为天下第一诸侯,但胡才有什么,他不过有几万白波军和一个河东而已。
他袁绍代表的是什么?是袁阀,是天子豪门士族,胡才虽然是士族出身,但不过是个武人,是个没有学问的武人,这样的人想制衡三方?
他袁绍有渤海,有冀州,有天下豪门士族的支持,凭什么向胡才低头?
更重要的是,制衡之策虽然可以暂时解决大汉的危机,但对士人的打击和对未来社稷的危害是无法估量的。
袁绍坚决不同意制衡,就是因为他知道胡才所提的三方制衡中的其中一方,其实不是他袁阀,而是整个大汉的士人阶层。答应了制衡,投降的不仅仅是袁阀,而是大汉的士人,是士人对武人的投降。
这绝对不是他想见到的,所以他袁绍绝不上当。袁绍忧心忡忡,焦虑不安、i夜等待着来自各方的消息。
就在这个时候,雒阳传来袁隗一家被杀的消息,袁绍立刻被气的怒火攻心,他明白这意味着什么,袁隗的死,给袁阀一个重要的打击,特别在这个时候,讨伐董卓是以袁阀为急先锋,袁隗的死,给讨董打击蒙手的yin影。
而且袁阀的两个继承人,袁绍和袁术谁为袁阀家主?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袁绍和袁术势如水火,如何没有指定的继承人,很可能让袁阀分裂。袁绍非常明白,如果袁阀分裂意味着什么。
…………
河南尹,大谷关。
大谷关位于嵩山与龙门山之间的峪谷(今偃师寇店乡水泉村),距离洛阳五十里。此谷长三十里,谷内沟壑纵横,溪水潺潺,群峰削立,灌木丛生,而关隘的东西两侧有牛心山、牛嘴山、老羊坡、歪嘴山、大风山等险要地势。此关乃洛阳正南方向的第一关,是拱卫京都的重要门户。
袁术大将纪灵率军赶到嵩山与龙门山之间的峪谷后,停了下来。
“此处地形复杂,极易中伏。西凉军只要在东西两侧山上下伏兵,我们必遭重创。”陈兰手指深谷,心虚地说道,“这里历来是攻打关东的主战场,中伏失败者比比皆是。以我看,我们还是驻军于谷外吧,这样稳妥些。”
纪灵三十多岁,体格健壮,高大的身躯在黑se盔甲的映衬下,显得非常威武。他是汝南人,袁阀的门生,曾经受辟于太尉府,后来被袁逢举荐到豫州梁国任都尉。他是袁术的手下第一大将,掌控袁术的五千jing锐。
纪灵犹豫了很长时间。进谷探察军情的斥候回报,谷内一切正常。
袁术离开前,一再嘱咐自己要听从孙坚的调遣,但孙坚给自己命令非常费解,自己是不是一定要听从呢?孙坚命令自己急速逼近大谷关,并迅速展开攻击。这个命令很好笑,孙坚让自己率五千人马攻击大谷关,不是成心要葬送自己的大军吗?
孙坚想干什么?在纪灵看来,孙坚是野心勃勃之辈,他并不一定真心实意的投靠袁术,纪灵觉得孙坚是想牺牲他手中的五千兵马。
袁术手中虽然有四万大军,但是真正在袁术手中的不过两万,而孙坚自己就有一万,如果他手中的五千兵马被灭,袁术怎么压得了孙坚?
孙坚在书信中信誓旦旦地说,这次一定能拿下雒阳,但纪灵就是想不明白,他凭什么拿下雒阳?
雒阳一地集中有董卓的三万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