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注定了早死的人啊!求这么些个东西是没用的,所以唯一一个可能产生的变故也就不存在了,至于其他人,没有逆天的运气,没有强大的人脉,更没有了希望了。就是朱元璋,说白了也不过是用了计谋,然后钻了军权的空子,才把张无忌自己逼走的,若是张无忌不走,那朱元璋也一样没戏。
不说这些题外话,在阿玉和张三丰合力之下,张无忌这一次的发病好的很是快捷,脸色也不过是苍白了些,更别说那书里写的那种身上都布满寒霜什么的,对于张无忌来说,不过是身子发愣,骨头发寒而已,和最初比起来,真的是好了太多太多了,他看向张三丰和阿玉的眼神都都是带着浓浓的感激,特别是在阿玉说起他的新药的时候,更是一心以为这是八叔为了自己才专门研发的,甚至认为,八叔在没有到了能出山的时候,就冒险出来采药,制药,这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病,心里更是感动的不行。
阿玉这么一个小小的动作,为了自保,不安之下做的准备,一下子就收拢了张三丰和张无忌两个人的感动,这绝对是阿玉没有想到的,当然他也不会傻的去解释,反正这对于自己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想来以后张三丰在教导自己上会更用心,而张无忌到了以后位高权重的时候,对于自己也只有更加恭敬的份。
而另一边的常遇春在张三丰收功,张无忌有所好转后,也好奇的打听了一下张无忌的病情,听到是朝廷的人干的,立马附和着大骂了一通朝廷,说起这蒙古人欺负汉人孩子,更是列举了无数的实例,说起这天下孤儿无数,说起被蒙古人随意践踏致死的孩童,立马引得众人都心里热血沸腾,忍不住想要找个蒙古人来砍上几刀才好。
也正是他这样的叙述,倒是让张三丰对于明教反抗元人多了几分赞赏,不论他心里对明教有多少隔阂,多少的避讳,从汉人的角度来说,他们能站出来杀蒙古人,给汉人百姓报仇,还是很赞赏的。这不但是要有勇气,更需要毅力,看如今天下到处起义不断,就知道明教在这方面付出了多少。
再加上阿玉先头说起的那一句汉人,那一句族人,张三丰对着常遇春也难得的和颜悦色起来,当然常遇春能对着张三丰和阿玉说这么多,也正是因为有了阿玉那一句族人的话,让他觉得自家和武当其实还是有沟通的可能的,武当比那些个假清高的人强了许多,至少人家分得清什么是自己人,这是他行走江湖以来难得遇上的,自然更想多得到些认同,说的也就更多了些,不然你看看原著,常遇春除了不愿听张三丰的劝,转投武当之外还说了什么?抱怨其他人的不理解?这是常事,谁处在他的位置上都会抱怨,可关键是他从没有说过自己为什么加入明教,也从没有说为什么而战。
任何人之间其实从陌生人到熟悉,到朋友,所白了就是一个沟通深浅的问题,常遇春觉得武当是属于能够沟通的,自然越说越多,而说的越多,交流的越是多,双方自然更加熟悉,亲近起来,在听到了张无忌的病情后,虽然常遇春已经不需要在去找胡青牛治病,可是这个时候却依然想起了这么一个人,也许能对武当有所帮助,也算是报答了武当收留周承志和救助自己的恩情。
当然这有阿玉在面前他也不好说什么胡青牛医术比阿玉好之类的话,毕竟阿玉的医术他也是亲身感受过的,就在刚才,不过是一盏茶的功夫,自己的伤势就好了大半,只要好好休养,说不得连个病根都不会留下。想想原著中常遇春因为张无忌没能及时得到治疗,最后在张无忌的试水中一下子减少了四十年的寿命和如今比起来,那才是真的赚到了,只是他自己不知道而已,不过他早亡也不是没有好处的,最起码没有了朱元璋后来的鸟尽弓藏下毒手的迫害,这要说起来,还真是不知道是好是坏了。
当然这样的事情,不是阿玉去考虑的,如今的常遇春不过是二十出头,距离朱元璋毒杀功臣不知道还有多少年呢,阿玉那个时候估计早死了,那里有这样的功夫去管这些事情。只是没有了常遇春以自身伤病不治交换张无忌治病这事儿估计也悬了,谁知道这个时候的胡青牛是怎么想的,万一耽搁了剧情,他以后可就没有了金手指的帮助了,好在阿玉也不是没有办法的,从一开始他就想好了对策,这个时候拿出来正是时候。
他不过是细细的想了想,当然这个想想也有些做戏的成分,转身拿了纸笔,把张无忌的病因,治疗的前后,方法,取得的效果都一一写了下来,甚至还写了一些自己对于这个病症的诸多想法,还有很多相关的可能,更少不了一些其他探讨性的询问和请教,然后对着常遇春说道:
“胡先生的大名我是早就知道的,只是因为胡先生的规矩,我也不好贸然上门求教,如今倒是个机会,无忌这个病症也算是奇特,没有什么彻底治愈的法子,所以我想请常大哥走上一趟,将我这治疗的过程给胡先生看看,请胡先生指点一下我这个后学的医术,麻烦你了。”
不说让胡青牛给明教以外的人治病,而是说发现了奇特的病症,同行间进行医术交流,用这个说辞,彻底的避开了所谓的明教不明教的壁垒,这就是阿玉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