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娘,您平时犁翻田地一亩得多长时间?”
“回小哥儿,我平时租借官府的耕牛刚开始牛猛,一亩地要近一个时辰哩!”
小三儿点点头,直辕犁用差不多两个小时正常。
“那王大娘,如果用人去拉犁,一亩地要多长时间呢?”
“哎呦,小哥儿,地硬的一人拉不动,地松的一人一天拉半亩地都累死哇,肩膀又红又肿,忒惨了,小哥儿,告诉你……”
大牛他娘又开启了话唠模式,直到公输振拿着牛轭和模木回来才停止了演讲。
“诸位乡亲父老,现在我用一牛比二牛,看看犁田谁更快。”小三儿高声道。
在场乡农一片哗然,纷纷攘攘说道不可能赢,这不是明摆着输么?
小三儿没有理会议论纷纷的乡农,让人套好牛轭,点上香,计时开始。
王大娘那头牛是母黄牛,王扒皮是用公黄牛,还是两头,怎么看王大娘也比不上王扒皮。
王大娘左手缠绕着牛绳,兼抓着一条细枝条。
右手握着犁把(犁梢),提起犁把犁头入田三寸,左手一抖牛绳,喝道:
“呵……”
母牛打了个喷嚏,四蹄发力,向着前面走了两步。
“哞——”
母黄牛哞哞的叫着,站着不动,不走了!
原来是王大娘还当是平时的直辕犁那样,没有往下压犁把,反而是提起了犁。
本来入土三寸已经差不多了,这一提犁把,直接入土七寸。(约手指长的拇指和中指张开,长度二十一厘米左右)
反观王扒皮,啪一声,打在公黄牛身上,两头公黄牛顺利拖着直辕犁开始了翻土。
王扒皮眼角瞄到了王大娘的窘状,咧开嘴,得意洋洋,口中哼起乡里小调。
现场的乡亲父老都哄然大笑,指指点点诉说着王大娘的窘态。
王大娘老脸一红,心里面的暗骂一声,这犁太入土太容易了,小哥儿怎不告诉我,让人家出丑哩!
王大娘揪起犁头,重新扶正犂把。
入土,这次心中有底,叱喝母黄牛再行起步时就不同了。
右手向下压着犁把,母黄牛起步后,好象不用力似的,轻松踏着田泥,向着前方走去。
王大娘确实也比不男人差,熟悉新的曲辕犁操作方法之后速度非常快。
或压或提,边走边把犁摇了一摇。
泥块随着母黄牛前行的脚步,一块接着一块翻在犁板的右侧边。
刚开始王扒皮还优哉游哉犁了一行,到了田埂边。
可当他把两头公黄牛掉头之后,再次把犁头入土之后,眼角往王大娘这边一瞄。
什么情况哇?侧头仔细一看,王大娘已经犁好了两行。
“呵……”王扒皮抖了几下鼻环绳,赶紧喝着大黄牛走动。
“哞——”大黄牛发出大声的呼唤。
“干嘛哇?想吃鞭子吗?”
王扒皮厉声喝叫,眼角余光见到王大娘走田地飞快。
他心急了,平时打牛催行都是轻轻打一下,官府中人也不可能让乡农打伤牛,牛比黔首还要矜贵。
“啪!”
小枝丫子嗖一声,已经迅猛般抽地打在它两牛的身上。
大黄牛身子一颤,抖了几下牛皮,十分不情愿发力踏地带犁加速前进。
刚开始的时候小三儿还怕王大娘掉链子,结果呢?还是掉了链子。
还好的是没过多久,随着王大娘熟悉力曲辕犁的优点使用方法。
曲辕犁迅速行灵和直辕犁的迟缓笨拙,直观的翻泥数量对比震撼着所有的黔首。
哗啦!村民蜂捅而上,跟着王大娘一边走一边观察着犁地的情况。
之前的讥笑嘲讽已消失不见,所有人都神情激动,有些黔首还拿着直辕犁的泥块和曲辕犁的泥块对比着。
这时渐渐进入佳境的王大娘犁田更是轻松自如,到了田埂边轻轻一提即转了方向。
母黄牛也很轻松,它熟悉了新犁的发力和转弯,在主人再开始时,轻轻一扬牛绳它已经懂得怎样转身。
而王扒皮却急的在寒冬中满头大汗,频频挥动小树枝,吆喝连连。
然而两种犁的便捷、灵巧相差甚远,与牛的速度无关,两者真正差的是几个朝代。
直到唐朝曲辕犁才大行其道,才把直辕犁扫进了历史的尘埃把其封存。
结果显然易见,半个时辰多一些,王大娘已经把一亩田整齐翻了过来。
这还是田不大,牛转身不方便,加上王大娘和母黄牛使用不习惯才慢了点,否则速度上更快。
小三儿也很意外,六柱香时间就完成了一亩田的翻整。
看着整齐划一的黄色泥块,小三儿皱了一下眉头,其他人看了只觉得很正常。
他却知道这是地力拔光的象征,地瘦即黄!
难怪丰收时亦只是不会饿死,遇上天灾粮食农作物减产,除去田租赋税,不饿死了才怪!
唉!看来还是要想办法去增加田力,否则问题还是很严重。
这里是他的地盘,口粮是重中之重,不然很难发展其它产业。
从别的战国进口粮食可行一时,终将不是长久之策,两国一旦开战,封了边境,缺粮就会引起黔首恐慌,谁会安心在作坊上工?
王大娘刚开始犁田之时还有些担忧这新犁和旧犁比速度,会输的很惨,因为王扒皮是用两条牛哇。
差一牛之力她就是个农妇也懂简单的道理,然她总是觉得秦国的大官是很厉害的人才能当,就无条件信了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