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言情总裁>文帝本纪>第一章 南北

泰初二十年。冬。

江南的冬天雨雪绵绵,处处都是冰冷潮湿的触感。

元晗站在书院廊下,抖了抖油纸伞上的雪花。零星的几点,飞溅到她的手上,很快融化成小小的水珠。

伞上的雪花尽数抖落在门外,元晗收起伞,靠在门边,这才推门进去。

屋子里点着好几个炭盆,暖气熏蒸,很快就在她的脸颊上,染上一抹嫣红。

这是一间课室,正前方的书桌空着,授课的夫子还没到。堂下整整齐齐摆着几排书案,已经坐了不少人了。原本安安静静的课堂,今日却格外不平静。

相熟的人在低声交谈,听不清说什么,隐约漏出“皇上”“归朝”“统一”之类的字眼。元晗在自己的书案前坐好,一边研磨,一边听着他们的小声交谈。

其实,不用听也知道他们在说什么。这几天来,最热门的话题无异于皇帝御驾亲征,覆灭了偏安一隅的南朝统治,实现了南北统一。

南北朝这段长达百年的分裂历史,要从前朝说起。

前朝末代皇帝平庸,外戚专政,朝野混乱,地方士族门阀、平民百姓都揭竿而起,四处皆是起义军的身影。

其中佼佼者当属两家,北方的元氏和南方的李氏。

北方元氏有草原民族血统,后南下定居元京,也就是现在的京城。元氏一族骁勇善战,在时任元氏家主元清雅的带领下,很快占据北方的重要城池,整合各路起义军,建立大周王朝,与南方李氏建立的陈王朝划江而治。

李氏是江南大族,在前朝官场举足轻重,家族成员大多担任要职,百姓称之为“李半朝”。李氏虽然不擅于沙场征战,但百年家族的积累,在治理朝政上手段非凡。祖上出过数位帝师,深得天下士子们的敬仰。

一时间,南北二朝谁也奈何不了谁,只能暂时偃旗息鼓,形成了长达百年的分裂。

自此,大周的每一任皇帝,都以统一南北为终生目标,直到泰初皇帝登基。

泰初皇帝是周宣帝的第九女,父族乃是北朝大名鼎鼎的薛氏。

薛氏自太祖皇帝元清雅起兵之际,就一路追随,是开国功臣之一。周朝建立后,薛氏被封为定国公,屹立百年,荣耀已极。

泰初皇帝登基后,立了表弟薛氏为皇后,三位表姐表妹,均在军中领兵。薛家一门三将,哪怕薛氏膝下无女,也一样稳坐皇后之位。

泰初皇帝甫一登基,就表现出与母亲宣帝不一样的政治手段。大力整治贬黜了一批温和派,提拔了以薛氏为首的军中将领,开始了对南朝的征战。

反观南朝,近几十年来,掌权的都是守成之主,在泰初皇帝麾下强大的铁骑之下,城池连连失守,甚至数次迁都,难以抵挡北朝的蚕食。

泰初十九年,皇帝倾一国之力,对摇摇欲坠的南朝发动最后一次攻势。泰初皇帝御驾亲征,这场持续了近两年的战争,终于在现在结束了。

南朝最后一任皇帝在皇宫自尽,其君侍子女以及皇亲国戚尽数被俘,陈王朝彻底覆灭。

周朝历任皇帝的理想,在泰初皇帝手中完成了。朝野上下无不欢欣鼓舞,开疆拓土的功勋,在士子中也是一片歌功颂德之声。

连元晗所在的这所小小的学堂,也不例外。

学生们尚无功名在身,但是少年人的热切总是挡不住,甚至有人想弃文从武,去参军,被身边人引经据典地拦了下来。

元晗研好墨,静坐了片刻,提笔开始写文章。泰初皇帝统一南北的不世功勋,先生必然是要留作业的,干脆先写一篇练练手。

等皇帝回朝的消息传出来,怕是就要离开这间书院了。哪怕再不受宠,她也是个皇女,清净的日子要到头了。

“咳咳。”

课室门口传来夫子的声音,屋子里迅速安静下来。

江南多书香世家,这间不起眼的小书院,内里卧虎藏龙。书院的院长名声不显,出自金陵赵氏的旁支,但书院里的夫子却不简单。

一位是北朝的帝师之后。帝师崔雪,是泰初帝的老师,一门清贵。几年前,北朝收复江南时,崔帝师告老,带着族人到了江南清净地养老。

谁也想不到,崔帝师的嫡。如果不是崔帝师告老时,元晗在人群里见过崔致,根本认不出这是崔氏未来的家主。

另一位就更是名声在外。南方李氏,是前朝第一大世家,后来李氏称帝,族人更是遍布南方。有的族人从政,有的则专心做学问,不闻窗外事。李秋爽就是这一支的后人。

北朝收复江南后,不少李氏族人不愿意离开家乡,便隐姓埋名,留在江南继续生活。对于这些李氏后人,北朝并没有什么迫害,任由她们继续开学堂授课,但限制和管控是少不了的。李秋爽是这一支的顶尖人物,也只能在这种名不见经传的小学堂里当夫子。

崔致门庭显赫,虽然崔帝师已经告老,但朝中的影响力还在。她和李秋爽的身份差别,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体现得非常明显。

李秋爽温和,对做的不好的学生也少有批评,以指正为主。崔致严格,元晗这样认真读书的学生,都有被骂的无地自容的时候。

“元”是皇族姓氏,就算不是正经皇族,也是沾亲带故的,因此元晗在外化名韩悦。

她在京城时并不受宠,和崔致并没有交集。崔帝师告老时她只有几岁,现在六七年过去了,元晗再也不是那个沉默的小姑娘了,崔致认不出来也是正常。


状态提示:第一章 南北--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