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成之后,咱们再把他一家老小剁碎了喂野狗,管教神不知,鬼不觉!”
李老二狞笑一声,做了个抹脖子的手势。
…
好家伙,真够狠的。
李长清听得直摇头。
不过这胡先生,莫非就是胡八一的祖父,胡国华?
有点意思。
陈玉楼和鹧鸪哨对视一眼,吃了两惊。
一是惊于这伙贼人歹毒的图谋。
二是惊奇他们口中那个,相人相地无不全中的胡先生。
以前可从没听说城里有个精通风水的人物!
不过风尘莽莽,豪杰众多,俗眼不识真龙也是难免。
这回既然碰到了,没理由不去会他一会!
是否浪得虚名,一试便知。
对于这六个短命相的蟊贼,陈玉楼却丝毫不放在眼里。
他们卸岭虽然明目张胆地为匪为盗,却也不肯干这下三滥的勾当。
当即付了钱钞,下了楼。
对门口候着的哑巴昆仑摩勒吩咐了几句。
叫他送吴老大等一伙贼人,去洞庭湖底的龙宫里快活快活。
然后便和李长清,鹧鸪哨进了城,挨街串巷地寻访。
这胡先生在城南果有不小的名气。
稍加打探,便问出了地方。
于是三人便一路来到那间卦铺前,见堂中摆设整洁,没有挂着什么神神鬼鬼的画符,不由暗自点头。
陈玉楼打小在山中学《月波照管洞神局》,对那些星象占卜、相面相地的江湖术数无所不通。
知道无非是些糊弄乡间愚夫,不入流的小伎俩,向来不放在眼里。
鹧鸪哨也是个不信命的,对此更加不屑一顾。
他俩来此本是顺路,心里也没抱什么期望。
唯有李长清,猜测这胡先生很可能就是师承“阴阳眼”孙国辅的胡八一祖父胡国华,心里有几分好奇。
三人打眼望去。
堂前,一群锦衣玉袍的富绅正围着一个三四十岁的中年人,七嘴八舌地问这问那。
那中年人头戴瓜皮方帽,身着景蓝色秀才衫,高挺的鼻梁上架着黑框眼镜,面白无须,看上去文质彬彬。
正摇头晃脑地为那群乡绅财主一一解惑。
三人在旁听了一阵。
只听那胡先生谈起阴阳宅来,真是百叩百应,对答如流,显然对青乌一道极为精熟。
虽说谈的都是些迁坟改祠的乡土之事,却时有真知灼见,妙语连珠,常发前人未有之见。
连陈玉楼听了,都觉受益匪浅。
“这胡先生并非浪得虚名之辈!”
“看其所讲所言娴熟透彻,颇通人情世故,必然得过高人指点,确有两把刷子!”
陈玉楼对二人轻声道。
李长清点了点头。
他现在已经确定了。
眼前这位瘦高面白的胡先生,不是别的,正是《鬼吹灯》主角胡八一的祖父!
“世界真是小,没想到能在此处见到此人。”
他心中有些感概。
这时,那胡先生打发走了一众富绅土豪,收了谢钱,转身正要进屋,就看到了堂前站着的三人。
略微一打量,心里顿时一惊。
他早年曾在军阀部队里当过文书,最是懂得人情世故,又常年做打卦问卜的营生,专会察言观色、照面识人。
因此一眼就看出面前这三位不是常人。
打头那个一身文士青衫男人,虽然面容儒雅,但眼底却不经意间流露出摄人心魄的锋芒,举手投足间散发着身居上位的威严,来历恐怕非同小可。
左手边的穿着黑袍的那个,看五官不像中原人士,面容冷峻,一副生人勿进的模样。
身上杀气凝重,手里不知有多少条人命。
胡先生看到这已经是面色发白。
见到右手边李长清时,手一哆嗦,差点没把握着的钱钞撒出去。
面前这道人,面如冠玉,清癯俊朗。
身披灰布道袍,头扎木簪,腰别长剑。
似是三人中最不起眼的一个,实则却深不可测。
看上去便如那天边的虹云,看得见却摸不着。
那舒展的眉眼间,尽是仙神般的淡漠。
这哪是人啊,简直是一尊行走在人间的活佛!
胡先生抹去额头的冷汗,不敢再有丝毫怠慢。
当即调整了一下面部僵硬的肌肉,露出一个热情却又不失矜持的笑容,快步迎了上去。
先请三人到堂中落座。
接着又是烹茶,又是倒水。
忙活了好一通,才有工夫寒暄道:
“适才应付本地豪绅,不知贵客临门,有失远迎,还请乞罪则个!”
陈玉楼抱拳还礼,笑道:
“哪里,我兄弟三人久仰先生高名,故此特来登门叨扰,冒昧之处,还望海涵!”
“适才听先生口音,想必是本地人士。”
鹧鸪哨忽然开口。
胡先生急忙回道:
“小可祖籍并非在此,只是生逢乱世,居无定所,早已忘了乡音,阁下见笑了。”
李长清闻言抿了口茶。
陈玉楼一心只想试探对方的本事,也懒得多问,便开门见山道:
“我有个兄弟,过几天恰好要出趟远门,想请先生给测个字,卜一下吉凶,如何?”
“自无不可。”
胡先生用手帕擦了擦额上的汗。
“请借纸笔一用!”
陈玉楼又道。
胡先生便屁颠屁颠地取出文房四宝。
磨得墨浓,喂得笔饱,将狼豪双手递了过去。
“多谢。”
陈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