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江户旅人>36.考察英式之君宪

对了,遣英留学生团这回带队的乃是御三家笔头德川庆保。他要求直接去英国留学的事情被德川家庆给拒绝了,但是大约德川家庆也有点睁眼看世界的意思,于是批准了他带队去英国的请求。

当然名义上他改换姓名,成了尾张藩的一名武士,护送尾张藩家老之子渡边半藏去留学。然后跟着多年前去英国留学,已经修习完毕大学课程的第一批留学生归国。

出去见识见识,总没有坏处的!

德川家庆反正最后同意了,其他人还能说什么。也没啥好反对了,不是有忠右卫门、拾丸以及长吉郎三个预备役呢嘛,多他一个德川庆保不多了。

临走前,忠右卫门和德川庆保见了一面,嘱咐他尽量多瞧瞧英国的新科技,像是电报、铁路、工业工程机械之类的,这些东西引进日本国内,都有大用。

另外就是着眼于英国的政治制度,小心考察一番。作为君主立宪制的代表国家,对于幕府而言,是有相当的参考意义的。

英国为什么会有君主立宪制?或许往宏观上面说,什么宪政的传统,城市自治权的发展,封建权力与宗教权力的斗争导致二者削弱,等等等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是说到底,原因归结起来,只有一个。

国王以及旧贵族干不死新贵族和资产阶级,新贵们也干不掉旧势力!

就这么简单,很朴素的。要是新贵们有足够的实力,能够彻底的扑灭封建王权和旧贵族的势力,共和国早就长长久久的施行下去咯。还不是保守派的实力足够强大,足以维护自身的统治。

最后双方互相妥协,才促成了所谓的英国式君主立宪制。这一点与波兰的那种贵族共和选王制,或者未来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开明君主制都有本质上的不同,并不可同日而语。

忠右卫门个人觉得,幕府想要加强统治,除了积极的应对国内各方的挑战力量之外。接受英国的支援,做英国的狗,做一个买办,也是延续统治的方法之一。

学习英国,同国内渴求政治权力的外样诸侯,以及那些在天下承平的二百年间,逐渐发展出来的豪农、豪商、町人,进行斗争和妥协。

打,估计还是要打几仗的。但是光靠打,是不可能把整个试图分享权力的阶层给消灭掉的。既然消灭不掉,那么最后就需要一定的妥协。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就很符合幕府的现实情况和需求。

吸纳部分愿意和幕府妥协的外样诸侯,以及富裕百姓阶层,给予其一定的政权特权。打击另外一部分不愿意合作的诸侯以及富人,给予相对中立的诸侯和富人以参与政治的希望和途径。

进一步的分化这一部分,约二百万反对幕府统治的人群,延续幕府的统治。至于能延续多少年,能延续几代人,那都是后话了。只要比历史上幕府光速倒台,连将军都率先投了来的强不是。

至于出卖一点国家利益什么的,说句赤果果的话,有时候国家的统治阶级,并不一定和国家的百姓以及国家利益完全站在一起的。

虽然不是很明白忠右卫门的话,但是德川庆保还是把这些话给记下了,表示一定会在英国多看多学,增长见闻。

到是萩藩的吉田松阴、桂小五郎、志道闻多,以及土佐的佐佐木高行、坂本龙马等人,忠右卫门担心他们在英国学习些什么乱七八糟的思想。所以格外多嘱咐了几句,花了这么多金子出去留学,一定要刻苦学习,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看科技书。

学的枪炮军舰、科学技术越多,越扎实,才能更好地回来报效他们的藩主,建设他们自己的家乡和藩国。

他们心里面肯定也是这么想的,只当忠右卫门是殷切期盼,对他们好,并没有想那么多的东西,只是满口答应。

希望吧……

剩下的就是钱的事情,忠右卫门把事情和幕府禀报之后,几位老中也大概明白了是什么意思。就是在长崎存给荷兰人,然后荷兰人开票,到了荷兰就能取。荷兰人在中间收取一定的手续费,很正常的模式。

一众大人们没有反对,于是黄金九万两的巨款,就都交给了荷兰人,荷兰人出具了一个总的户头文书给幕府。只要持有这份文书,幕府在英国的留学生就可以每个月得到生活费开销,自费生交给大学的学费也可以从这上面直接划款。

除了这个便利之外,忠右卫门其实想的更长远一点。单凭幕府这个已经无药可救的财政状况,想要每年弄出钱来,固定的投资实业,那绝对是不可能的事情。

凭借缫丝出口获取利润虽然可行,但是这是个需要慢慢发展的行业。桑树需要大规模的种植,蚕种需要在全国推广,先进的缫丝机械也需要进口或者仿制,真要做大,起码需要十几年的时间。

这段时间光靠鸿之舞金山一年十几万的投入,还是不够的。想要快速的投资发展,那最好的方法当然是举债!

借洋款!

忠右卫门比别人最大的优势在于他知道日本后面真正成功发展的产业是什么,而不需要像其他的人那样,不断地试错,建设生产那些不能够获得利润,或者是不能够得到较大利润的事业。

只要投资的事业获得了成功,那么就算是借债发展又如何?咱们能够还得上本金和利息,那还有什么好害怕的呢。

唯一需要顾虑的是,如果借洋款,一般而言这些洋款都会附加各种各样的政治条件。像是许多列强同隔壁


状态提示:36.考察英式之君宪--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