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经理品了品:“客厅多。”
抹了一拍大拇指:“哎,何总,您这想法还真绝了!”
“过奖了。”何米笑道,“《在纽约》拍二十集,《过把瘾》拍八集,我这儿准备了剧的简介,昆仑饭店里也有长途电话,您好生商量商量,要放什么广告?”
视线从北极星的经理身上收回来,扫过下面的一众各个厂子的代表:“剧里头能做广告的地方不少,身上穿的脚上穿的家里摆的,你们多商量商量,到底这个广告要怎么做?”
何米还要在商界混呢,口碑很重要,诚意很足的。说谁导演谁编剧谁参演,结果没有,算我们违约,比如因为主观原因,这戏没拍成,这也是我们的责任,我们给退款。
给多少秒的镜头,多少句台词提到这个品牌,这都是要写在合同里去的。
何米知道,这是国内第一次公开的影视剧广告招标会,也是日后进行广告招标的标杆。
后来者要模仿,都是从她这里学。
规矩,一开始就要立下来。
别人做不到,那是别人的事情,等这些商界同行在别人那里碰壁了,两下对比,高下立判,只能越发衬托出何米的专业和诚信,转过头,还得回到何米的怀抱。
失败?不可能!再过三十年都还能被人提及的电视剧,这叫失败?!
来来回回折腾了两三天,等把元旦假期折腾完了,这事儿也就定下来了。
别看何米拉来的人多,但是考虑到他们都是第一次弄植入性广告,哪怕是老导演也怕驾驭不好,所以何米没弄太多的广告。
《在纽约》,康驰、达芙妮的皮鞋,他们这是对何米的迷信,北极星的男表一款,组合一下就是他们出国那天穿的基础套装,剧中两次提到品牌名,并且北极星钟表是江闻的常用装备,并且有数次特写,这就是三百万了。
就这还是《在纽约》的成本高。
哪怕《过把瘾》是现在不受欢迎的八集剧,也由乐家家电组成的婚房家电套装,冰箱彩电洗衣机一应俱全,品牌logo长期入镜,以及北极星石英钟一款,特写若干次,其实是空镜头。
拉到了一百三十万。
这剧的成本也才五十万!
这还没拍呢就翻倍赚回来了!
别说贵!
京城电视剧艺术中心的剧那是金字招牌!
什么叫做金字招牌?就是重头戏十有**都能上央视!然后再放地方台轮播好几遍!
这叫金字招牌!
央视的广告多少钱?明年拍标王,三千三百万!
现在要买广告,那都不是钱的事儿!要走关系摸后门,提着猪头都找不到庙门!
更别说好的电视剧被下面的地方台买过去二轮三轮四五六七八轮得播,那广告都是白给!
片尾的贴片广告还能删了,你都拍在剧里头的景儿咋删?重拍啊?!
龙岗整个人都恍惚了,脚下都是飘得,顿觉自己是在目睹江湖之怪现状。
“龙主任,你可别飘,这些钱其实是艺术中心的这块牌子抵押出来的信誉费用,这要是倒了牌子臭了名声,日后可就不抵用了。”何米叮嘱一句。
“明白,明白。”龙岗重任在肩得点头,“我一定好好拍!”
“我相信你!”何米倒是真的相信他们这些老一辈工作者的艺术操守。
“何总。”王望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
“王大作家,你也跟着逗我玩?”何米笑他。
“哎,可不嘛?您可是大老板!”王望摸出份文件,“幸不辱命。”
“哎呦,可谢谢你了!”何米之前就嫌弃在国内没有发声渠道,找王望帮忙弄个杂志刊号,王望跑了一段,龙岗找了老领导,终于趁着东方风来满地春,到处都在大开放的机会弄到了一个杂志刊号。
“你看看,挂在文学协会名下,基本上啥都可以写……你打算写什么文章啊?要不要帮忙约稿?”何米在文艺圈,混的说浅也不浅,海马的人都能脸熟,说深也不深,扩不开了。
要撑起一本杂志刊物是要有高质量的稿件的,她的人脉还撑不起来。
“约稿?我不弄文学刊物啊!”何米嘻嘻哈哈得把个文件翻来覆去的研究。
“那你弄什么?”王望觉得何米简直是钱多烧得慌。
“王大作家,如果你看了电视剧看的很不爽,想不想找个人和你一起骂?”
“想!”
“喏,有地儿了。”何米拿指节扣扣文件。
王望觉得他有点懂了:“所以你是想弄……《大众电视》、《大众电影》那样的?”
这些是当下最火的杂志,《大众电视》主要是刊登电视剧的花絮和采访,带一点娱乐色彩,《大众电影》就牛逼了,点评的是电影,在电影作为影视行业头牌的时候,有一期销售量达到950多万册,世界期刊发行记录。
“那个太严肃了,竞争大,没意思。”何米笑得跟个黑心资本家一样,“香江的八卦周刊,听说过吗?”
王望扼腕:“你堕落了!”
何米一脸无辜:“我只是在做生意。”
何米弄这个杂志,主要是为了发声渠道,毕竟没有微博没有公众号没有自媒体,被骂了想骂回去都找不着地儿。
既然要发声,嗓门就要大,用什么来衡量这个发声渠道的嗓门呢?
对于杂志来说,就是发行量。发行量要大,要吸引眼球,还有什么比娱乐圈更吸引眼球的?还有什么点击量比娱乐圈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