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谅兵败江东桥!
江东桥上不见“老康”,就连木头桥也变成了石头桥,陈友谅大骇!
原来上了小人的当,但陈友谅还来不及懊恼,就遭遇了常遇春猛烈地伏击。
自己的舰队已经陷入了箭雨和火光之中,陈友谅如梦初醒,且战且退。
朱元璋怎可放过眼前的宿敌,他站在高处指挥,不断让士兵挥舞着令旗,开始调兵遣将……
朱军如四面出击的猛虎,直吞向眼前陈军这只大肥羊,突如其来的战事,让陈友谅晕头转向,士兵们纷纷开始溃逃。
可恰逢退潮,巨无霸战舰一下子就搁浅在水域中,根本无法移动,陈友谅长叹一声,赶紧换乘小船撤退。
全力追击!
朱元璋穷追不舍,这是上天赐给他的机会,也是他有可能一举歼灭陈友谅的时刻。
陈友谅逃至采石,本想舒一口气,可朱元璋如鬼魅般,又赶到了。
情急之下仓惶应战,陈友谅很快放弃了抵抗,又向太平逃去。
朱军越战越勇,陈军且战且退,此消彼长,双方的现状非常明显,陈友谅的噩梦依然在继续。
接下来一连失去了太平、安庆,接着又是信州……
信州一失手,陈友谅地盘的大门,就完全敞开了,他用几年时间苦心经营的根据地,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遭到了重创。
犹如晴天霹雳,陈友谅完全被打懵了,他的海军有一半的大小战舰丢失,七千多名将士被俘,战死的士兵足有五六万人!
这一战彻底打破了陈友谅和朱元璋之间,本来的军事力量对比,如果以前陈军占有绝对优势,那现在双方已达到了势均力敌的状态。
此次“龙湾之战”,也让朱元璋一战成名,在南中国广大区域,奠定了他应有的地位和影响力。
这场震颤波及甚广,远在北方的元大都,以及东海边上的张士诚,也在发抖……
张士诚已经深刻感到了危机的到来,他提高了警惕,眼睛始终向西边张望着,但心里始终忐忑不安,祈祷着陈友谅能拖住朱元璋的后腿。
元廷急令王保保北撤,元顺帝担心红军会进攻帝都,他要元军退守大都,好让帝国的心脏继续跳动……
朱元璋率领大军凯旋而归!
这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也更加坚定了朱元璋最后彻底消灭陈友谅,以及其他义军的信心。
刘伯温功不可没。
在班师回营的路上,朱大帅始终让刘伯温陪在自己身边。
“先生未卜先知,真乃神人也!”
战事的每一次进程,的确是按照刘伯温的预测展开的,而且没有一丝偏差,这样的预言家不是神人,还能是什么?
刘伯温的脸上却看不到任何的喜悦,他一路上沉默不语,表情越来越凝重。
朱元璋不由一怔,得胜回营,难道刘伯温一点都不满意吗?
“刘伯温不是神人,要真是未卜先知,怎会连老母亲去世了,都无法预测呢?”
此言一出,刘伯温顿时声泪俱下。
“啊!”
朱元璋闻言大惊失色……
陈友谅并没有被彻底打败,虽然吃了一次大败仗,但陈友谅的家底十分雄厚,他的自信心很快又恢复了。
“做好准备,再去反攻朱秃子!”
陈友谅发狠地命令属下,他把朱元璋称为“朱秃子”,足见其愤怒的程度。
朱元璋以前是当过和尚,这一点他本人也从来都没有否定过,心念及此,陈友谅的自我优越感又猛增了起来。
自己以前也算个地主,无论身份地位,陈友谅都在朱元璋之上,怎能和一个云游的要饭僧相提并论!
人的自信心非常重要,固有的实力虽然重要,但支撑陈友谅精神不倒的力量,也来源于他对朱元璋的鄙夷和不屑。
朱元璋却不以为然,出身和地位算个毛线,关键要看老子的作为,他就是一介草民,就是要聚义反元,而且要后来居上。
这是天命,也是人愿!
朱元璋回到应天没有多久,陈友谅便率领大军开始大举反攻,安庆首当其冲。
或许是朱军还沉浸在上次大胜的喜悦之中,安庆守军被陈友谅轻而易举就打败了,守军将领溃逃至应天。
朱元璋大怒,立斩了逃兵,并对陈友谅的反击十分担忧。
“先生,计将安出?”
朱大帅依然要请教刘伯温,现在已经到了他和陈友谅一决雌雄的时候了。
但万万没想到,刘伯温递给朱元璋的不是退敌之策,而是一张请假条。
他要请假回家,去为老母亲守孝,朱元璋大感意外!
“先生,现在可是我军生死存亡之际,您无论如何都不能走啊!”
朱元璋对刘伯温无限依恋地说道,他甚至有些哀求的语气。
为了挽留这位大师级的神人,朱元璋有无尽之言尚未表达,最后只有写信,再次表达着自己的一片赤诚之情。
“您的母亲已是八十多岁高龄的老人,这是喜丧,即使在太平时期,又有几人能得此高寿?”
“您来帮我建立大业,现在大业未成,您如何能一走了之?不过,我在应天也推行过孝道之举,您一定要走,我也无法拦你。”
“现在您的母亲已经辞世,现在放你回去,与一两年之后再放你,都是一样的,不如您先帮我,等大功告成之日,我当以最隆重的礼仪亲自送你回去……”
朱元璋的信写的朴实感人,完全是肺腑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