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准确来说,第一场黄巾之乱的平息,并没有给秦烈很大的发展空间,自己不可以佣兵自重,也就是不能拥有过多的军队,还是要防着朝廷的突然变脸,若是现在自己不知轻重的大肆招兵买马,那必将会成为众矢之至。
这一年下来,冀州的粮食收成惨淡,因为多有战乱,百姓居无定所,播种时节没有人人去播种,收获时节没有人去收粮,这就是说战争造成的危害远远不是当年的这样,还关乎着未来的民生,人一天不吃饭可以,可是不能一年不吃饭。
那个时代的农民本就吃不饱肚子,当兵的在前线杀敌很难,可是农民在家就不难吗,大灾之年,又要打仗,催的粮税就要比平时的多,可是本就是大灾,农民那一拿得出这么多的粮食,由此恶性循环,黄巾军就这样起来了。
相比之下,秦烈明显就看到了这里,由于自己的屯田之策,中山郡的甚至还有余粮来交税,百姓都可以吃的饱,因为屯田策的缘故,自己郡中的乱象要比其他各郡的都要少的多,有的时候,自己还要接纳四方来的难民,这些难民秦烈当然愿意接纳,因为争夺天下无非就是百姓与土地,百姓多多的投靠自己,无论是对自己未来的用兵还是种田,都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对于这些难民,秦烈自然是不嫌多,屯田令就是人来种地,地里才有收获,由于秦烈驻守中山郡,提早知道会有黄巾之乱这样的事情,对于中山郡的人秦烈从来都是放宽政策,即使因为朝廷赋税严重,秦烈也没有让百姓有像其余各郡那样有离家之苦。
中山郡粮草充裕,自然可以管的军中兵士衣食无忧,攻下卢奴之后,自己有攻下了魏昌,在魏昌城中,不单单有着中山郡的粮草,更是黄巾军在冀州的粮仓,有的甚至是黄巾军在别的郡中劫掠过来的粮草,全都放在了魏昌县。
在秦烈的推测中张角在那个时候已经到了下曲阳城,那个时候张角就知道起义军是仓促起义,虽然势头很大可是华而不实,张角自己早就为自己做好了后路,在幽州的程远志率领的五万大军,还有攻打卢奴的一万大军,还有在魏昌的粮草,这一切都表明张角是要以下曲阳为屏障,占据幽州和中山郡,向东可以遏制青州,与管亥的军队呼应,向北可以进军幽州。
而魏昌,就成了张角这一计划的屯粮之所,所以才可以解释有这么多的粮草,不然张角若是直接打算向洛阳用兵,那么孤注一掷的他不可能会让五万大军起进攻幽州,因为这样既耗费时间,有耗费兵力,并未占据幽州并不会对攻打洛阳有很大的战略意义。
像张角这样聪明的人,一定会想到这一点,可是事实究竟是怎么样的,秦烈也不能知道具体计划,毕竟张角已经死了,可以说是被自己杀的,既然身死就没有追问的必要了,唯一知道的是,魏昌城里的粮草可以说是张角给自己留的一大笔财富。
虽然秦烈对于三国时代的军队粮食没有概念,可是据陈宫所说,魏昌的粮草可以供应十万大军支撑数年之久,这样一笔粮草不可谓不多,这样的话,秦烈自己倒是还要多多的感谢张角。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一笔粮草,自己才能在应对朝廷征收粮税的同时,还能接纳各处的难民,还可以保证郡中的民众还能吃饱,也正是有了魏昌,郡中的暴乱已经渐渐的没有了,毕竟有好日子过干嘛要造反?
秦烈深吸一口气,四周的空气冰凉,吸进体内顿时感到一阵神清气爽,用手接住天空中飘来的雪花,看着雪花渐渐的从自己手中化开。
自己的事业已经有了一番起色,虽然还是要向朝廷俯首称臣,可是秦烈知道,这样的时候用不来几年就会崩塌,这个时空也会进入到群雄割据的时代,到了那个时候,自己的挑战远远不会是这样的简单。
想着自己创造的重重功绩,这一切都或许过于顺利了,几乎没有磨难,说来也不奇怪,自己攻伐的这些黄巾军也不是什么正规军,又没有诸多保障,虽然前期势如破竹,可是后期即使强弩之末,战胜黄巾军不是本事,而在几年后的混战中在天下有一席之地才是本事。
自己未来的对手不是张角,不是管亥,而是曹操,孙坚,袁绍这样的诸侯,虽然刘备在自己手中,可是他是否归心还很难说,正因为这个原因,在军中的时候才让刘备去监督粮草,让张飞和关羽在阵前效命。
这样做的原因不只是提高这三兄弟的效率,秦烈还想的是尽量削弱这三兄弟的联系。
都说这三兄弟的情谊坚如磐石,可是毕竟任何人的感情积累都是要时间作为最为重要的度量工具的,刘关张三兄弟虽然感情很好,可是刚刚结义的他们的感情远远没有那么的深,现在,自己是他们的主公,他们是自己的属下,就算日后刘备有什么举动,秦烈到那个时候,也有权利命令关羽和张飞。
陈宫有时候会建议自己实在不放心就杀了刘备,可是秦烈却不以为然,自己就算不放心也不会杀了刘备的,因为不得不说,刘备这个人真的是有些才能,有很广的人脉,在处理军务上面有很高的能力,特别是他师从卢植,广交天下贤才。
可以这样说,在谋略上面刘备不如陈宫沮授,在武力上面,刘备不如关羽张飞,可是他却很全面,能统军,上阵杀敌,可以当参军,运筹帷幄,虽然都不是顶尖,但是在能力方面,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贤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