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大唐称心>第一百五十章 关于李二的军事才能……

这一日既然房玄龄来了,也算是得到了李渊的招待。虽然李渊不满意房玄龄这个玄武门事变的主谋,但怎么的也得给些面子给罗逸。

所以三人一时间也是一起闲谈好不热闹。以至于李丽质都很识趣的不参与进去,倒是主动退下。

而这时大胆的罗逸此时是提起了李二,不过并不是提李二的其他方面,而是说起了武德年间李二的事。

毕竟这两人都是亲历者,显然比他通过小白了解的多很多。

李渊此时倒是嘟囔一句:“他有什么好说的,只要他打仗,醒来就是一场胜利。”

李渊这话虽然说得有些怄气,但也算是不得不承认,自己的二儿子在这方面确实是天赋异禀。

而房玄龄也是一副感慨,当年之所以跟着李二干,显然也是因为当时的秦王李世民确实了得。

而罗逸觉得,真要说起来的话,应该是拿李建成和李二进行对比,虽然李建成是婉儿的父亲,但比起的是军事天赋的话,确实是比不过李二的。

那么既然要比,不如把眼前的李渊也算上。

要说隋末的唐朝统一战争,可以大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太原起兵至长安攻略这一段从李渊父子预备举兵到太原起义,再到做翻宋金刚、围攻河东城,直至攻破长安为止,唐朝建立前那次无功而返的东都巡逻可以作为其尾声。

太原起事的首功毫无疑问地属于以前就心怀不轨的李渊同志,而李世民、李建成则是在父亲的指挥下各自在河东、太原发展培植势力,替不方便出面的李渊结交诸如裴寂、刘文静这等三教九流的党羽而已。

但是呢,即使是按指挥办事,也是有出彩和丢人之分的,李世民在太原很好地担任了出头鸟的职责,替父亲笼络了不少得力助手不说,最后还成功地接锅“逼反”了自己的父亲,让野心勃勃的枭雄李渊变成了身陷桃色风暴不得不反的“受害者”,可以说是交出了一张满分的答卷。

而李建成呢,比较尴尬……他在河东城结交英雄豪杰的结果是,太原起兵前惨遭隋朝官吏的大肆搜捕,最后带着三胡一溜了之,还把异母弟李智云甩给了隋朝官吏弄了个死于非命,这还没完,河东城后来成为这一带最死硬的反唐势力,主官换了一个又一个,但就是死活不降唐,还打不下来,一直到长安城破了河东城都没有被拿下。

兄弟俩的表现差距如此之大,虽然李世民是跟在父亲身边而李建成是独立操作,但李渊和李世民在太原所面对的情况也显然是更为凶险,在明摆着监视李渊的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眼皮底下腾挪转换,硬生生完成兵变+招兵买马一套,难度系数超高。

以世子建成为陇西公、左领大都督,左统军隶焉;太宗为敦煌公、右领大都督,右统军隶焉。

区区一个十八岁的小毛头,何德何能和已是二十七岁的长兄分领左右军,几近不分高下?

这一分领两军,各有责任的局面几乎覆盖了整个河东攻略期间,直到攻破长安城为止都没什么变化,可以说,玄武门的不祥预兆在此时就已经显现了。

此后雨夜谏兵、西河攻略等公案不必多提,还有长安攻略时破城的到底是雷永吉还是雷绍、是东面还是李渊到景风门东面、是等待长安投降不成大举破城还是部队失控自行攻击,都是小事,特别是长安攻略,李渊亲自压阵的,李建成和李二是别想了。

至于“徇地东都”那次军事行动,建成为主帅,世民为副帅,两个小兔崽子走了趟路吃了点粮食,没找着机会就回家了,更谈不上什么功过。大体上,兄弟俩在太原出兵以后的表现可以视为不分高下,但李世民由于在太原起兵前的操作比较亮眼,点数击败了自己的大哥,逐渐为自己争得了此后在李唐的军事行动中成为第一选择的资格。

第一阶段总结:李渊李世民=李建成。

那么接下来是第二阶段。

稳定周边、巩固关中第二阶段以李渊代隋自立开始,此时唐朝周边虎狼环伺,先有薛举、后有刘武周盯着太原大本营,东边还有窦建德气势正盛,一波猛如虎的攻势不仅拿下了知名废柴神通叔叔,还送了大唐第三号战神英公李绩一个不名誉的被俘纪录,新生的唐政权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于是此时的李渊,大概是抱着“老二之前在太原办事挺精细的,起兵时也干得不错”的心态,让自家二儿子去“试试看”,从此开始了一条不归之路。

和薛举的第一次战斗,是一个先僵持,后败北的局面,败北的原因在记载上很明确,李世民病到卧床不起,然后代理军事的刘文静殷开山不听节制轻率出击,唐军遂败。

这个败绩算在李二头上是没问题的,哪怕龙傲天也不是出道就巅峰,总还要被打个爹娘退个婚什么的,小毛头第一次独立办事,又赶上老天不照应,吃亏很正常。

当然啦,要说李世民生病是假的,是掩盖惨败,那就是思路广欢乐多了:为了证明李世民这病不假而且多半是疟疾之类盛夏多发的传染病,刚刚赢了一铺的薛举同志接下来可是立刻也病了,而且直接病到找阎王爷报到去了,因为对方得病占了便宜,自己立马就被病要了性命,真是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

薛举病死后,仗着年轻力壮挺过来的李世民就变得生龙活虎了,立马演示了一下如何让新败之军重新凝聚并且取胜的策略:高垒深沟


状态提示:第一百五十章 关于李二的军事才能……--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