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大唐称心>第一百五十九章 在大唐看演义
的姑父罗艺和姨夫邱瑞。这俩人不是简单的工具人。

罗艺的出场是为了引出罗成,罗成在隋唐里代表着官,与单雄信的匪的矛盾是隋唐的一大主线。而邱瑞的出现不止是为了在长安救秦琼一命,更主要的是用邱瑞的视角引出杨广弑君的这一段剧情。所以秦琼的挂不是随便开的。而程咬金则是想开挂就开挂。所有说隋唐的秦琼的剧情都差不多。但程咬金的剧情区别可就大了。

当然尽管罗逸同样认为秦琼的形象被演义小说严重拔高,毕竟他认识的秦琼和演义里完全不大一样。但还是得再次强调选择秦琼做主角,是隋唐系列演义小说最成功的地方之一。

当然这里罗逸首先要纠正一下:以秦琼为主角的作品并不是《隋唐演义》,那部书时间跨度太长没主角。

一般我们熟悉的“隋唐历史演义”,指的是经由明清两代民间文人不断创作整理而形成的《说唐演义全传》系列小说及评话。

一句话讲,选择谁做主角,代表作者希望以谁的生活背景作为整本书的“世界观”,或者套用现代的话说“展现哪个阶层的故事”。

说唐系列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同时兼具了历史演义与江湖传奇的属性。正是凭借这一属性,《说唐》系列虽然没入选四大名著,却在三国和水浒的夹缝中杀出了一条血路,成为从古至今民间舞台上经久不衰的题材。

《说唐》通过“瓦岗英雄投明主”的历程,将两个阶层的故事结合到了一起,寄托了古代通俗小说家民间艺人等“低级知识分子”渴望遇人赏识一展抱负的情怀。

能够穿起这条线索的人不多,秦琼恰恰就在其中。

首先,秦琼是北齐大将秦彝之子,幼年时遭逢北周灭齐,秦彝被杨林击败,国破身死。秦琼和母亲回到乡下隐居,从此记住了和杨林的仇恨。这反映了新统一的隋朝从一开始就没能有效安抚被征服地区,为后面的再次分裂埋下了伏笔。这是第一条故事线;

当然不得不补充一句,“秦琼是北齐将领后代”这一条史书并无记载,“秦彝”的名字也是编的,但当代出土的墓志证明了秦父果真为北齐咸阳郡王斛律金的录事参军。

这在某种程度说明“关中政权打压原北齐势力”在古代就已经成为口口相传的民间印象。

同时,借秦琼牵扯出“仇人”杨林的位面,描绘出隋朝高层杨林、杨广、宇文化及、李渊等人的勾心斗角,最后奸人得道,致使朝纲混乱,民不聊生。这是第二条故事线;

然后,长大的秦琼干捕快走江湖,接触到了大量的绿林好汉,最后为了兄弟义气而造反,好兄弟程咬金也当上了“混世魔王”,共同对抗昏庸无道的朝廷。这是第三条故事线;

再后来,“大帮哄”式的农民起义终因管理不善而散伙,甚至还演出了“乱寻李密当主公”的闹剧,最后兵败洛阳,不得不出走投唐。这是第四条故事线;

最后,瓦岗英雄在秦王李世民的带领下过关斩将,统一了天下,却遭到光吃饭不干活的皇帝和太子的打压。瓦岗群英们再也不想失去亲手打下的太平江山,决定除掉太子,拥立秦王为帝,终成大唐开国元勋。这是第五条故事线。

能同时穿起这五条线的人物,历史上最接近的就只有秦琼和程咬金。罗士信死得太早,故事不完整,不过“英年早逝”作为偶像派人设很好磕,于是给了他一个“玉面银枪俏罗成”的形象

毕竟罗成的形象就是根据历史罗士信来的,参见《大唐秦王词话》,后来才分裂成那个二傻子。

尉迟敬德则不在山东大起义的圈子里,与其他人交集不多,串不了戏。

其他历史人物中也有符合上述要求的,比如房玄龄,出了名的北齐遗民,遭过贬,还有远房叔叔给瓦岗当高参,但房玄龄一出道便高中科举,跟一般的乡村先生差距太大,写不出来。最后由于名字的关系,程咬金被选做了搞笑担当,于是正面“扛剧”的任务就交给了秦琼秦叔宝。

但如果换别人当主角会是怎样呢?

屈突通是上一场天下之争(北周-北齐-南陈)的胜利者,这一场群雄逐鹿里隋末大起义的镇压者,如果按他的视角来写,只能是“关东全是余孽,农民都是做贼的骨头”,必须将镇压进行到底——其实演义中也有类似的角色,就是杨林,而且古代说书人出于对忠君思想的肯定,已经把杨林在反派的框架内尽力美化了,“靠山王”的名号便是证明。但,该是反动派还是反动派……

李世民呢?李世民根本没有经历过魏晋南北朝的大分裂,生下来就是开皇之治,写他作为一个“少不学问,唯好弓马”的世家公子,刚好碰到天下大乱,于是决定出来一展抱负——不是不可以,但还是那句话,与草莽江湖的联系太少,民间说书人没法代入。

李靖视角也是综合参照上面二人。

应该说从李世民、李靖、屈突通视角写出来的作品,是《三国演义》而不是《说唐》。

李世勣不说了,历史李世勣分了很大一部分给演义秦琼,然后又凭空添了房玄龄的人设……

另外,说到选主角,就多说几句:

尽管《说唐》系列的主题是“英雄寻明主”,但在这个故事里,古代历代作者依旧塑造出了两个“背离主流道路”的角色,王伯当和单雄信——主角团“良臣择主而事”,王伯当“忠臣从一而终”,单雄信


状态提示:第一百五十九章 在大唐看演义--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