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幸夜路和11路是郭子期毫不陌生的童年记忆,凭着当年不能打工被养母送到农村拔萝卜培养起来的完美方向感,郭子期迅速凭借北斗七星的位置找准了回城的方向,乘着月色溜溜达达的回了家。
红腹锦鸡也是中国不可或缺的重要鸟类。它长着火红色的毛羽,头部却是金黄色的,宛如熊熊燃烧的火焰,因此也有“金鸡”之称。由于太漂亮了,以至于被亲切地叫做“小凤凰”。
红腹锦鸡是西方,对应西方的是攻木之工,也就是伐木工人和木匠。所以配在西方,是因为金属西,对木头加工必须要用到金属工具。锯子、斧子、钉子。中国木工就依靠这些金属工具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世界奇迹,开创出了独树一帜的东方木作文化。
对应西方的是白鹇,背羽和尾羽、双翅洁白如雪。脸颊却红得象火一样,头顶和胸部却又是乌黑色,红白黑三色纯净对照,十分醒目。在古代,白鹇也被叫做“银鸡”,被当做宠物或观赏鸟类饲养有很长久的历史。
更重要的是,如果你看一下褐马鸡就会心悦诚服。因为虽然叫“褐”马鸡,但它的毛羽却是褐黑色的。比纯黑更富于变化,比诸黑鹇的灰黑更多几分温润。真的是低调奢华有内涵啊。而且褐马鸡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与大熊猫、东北虎是一个级别的珍兽,比其他四雉至少高出一个级别。当然,这对它的家族并不好事。
中央的工人是设五色之工,很简单的就是画匠或染色匠。由他们的双手,产生出了缤纷的色彩。无论陶工、金工、木工还是皮工,都有与染色匠合做的可能。他们在陶器上做画就叫“彩陶”,在木建筑上做画就叫“画栋”,在铠甲和兵器上做画能让其更富神性,增加士兵杀敌的决心。
白冠长尾雉
所以选取中央,是因为在合成颜色发明之前,人类的染色物质多通过天然矿物或植物提取。原料产生于大地,如铜绿、朱砂等等等。水解是重要的步骤,中央土克水,兼有五行之性。
司掌中央的白冠长尾雉又名山鸡,浑身长满黄白相间的羽毛,远远看去竟有鳞甲的感觉。其实它为中国人所熟识的还是两根尾部的长翎。被英俊潇洒的年轻武将拔了去,戴上紫金冠,成为战场上拉风的标志。现代人戏称为“小强须”。孙悟空、吕布、罗成都有一顶这样的雉冠。
四、九鳸
现在进入最后一个阶层,九鳸。“鳸”这个字简体字没有对应的,因此它经常被打做“九扈”。
九鳸的职务是管理农业,这个与管理手工业的五雉对应。粗看没什么,往深处一想就有问题。因为按照《周礼》的职官表,农业隶属地官系统,归司徒管辖。手工业隶属冬官系统,归司空管辖,为什么六官中就单独这两个职位开了子基地呢?
这恐怕就得归咎于在这个神话诞生的上古时代,官员分工还没后来这么系统化吧。
而手工业、农业这两者对国民经济有重大意义的行业,形成很早。传为姜太公兵法的《六韬》就提到:“大农、大工、大商谓之三宝。”传统中国士民分层也有“士农工商”之谓,充分显示出农工的重要。
然而既然是这样说的话,还有一宝:“大商”去了哪里?
在这里,主管农业的九鳸地位排在主管工业的五雉之后,说明这一时代可能还是位于以采集业为主导原始社会。农业相对不那么重要,但也需要规模化地投入人力资源。所以官员数最多。
那么,什么是“九鳸”呢?它们又是怎么管理农业的呢?
春鳸鳻鶞、夏鳸窃玄、秋鳸窃蓝、冬鳸窃黄、桑鳸窃脂、棘鳸窃丹、行鳸唶唶、宵鳸啧啧、老鳸鷃鷃,也就是春夏秋冬桑棘行宵老九位。可遗憾的是,光是看着这九位的名字,除了最后的老鳸我们还能知道是早已经淡出国人视野的鷃雀,其他八位,都是我认识它们的名字,而不认识它们,除了鳻鶞可以看出是一种鸟外,其他的什么“窃”啊,什么“啧啧”啊,都是什么跟什么啊?
老办法,翻书。可古籍上的资料也是少得可怜,唯一能够确定的是桑扈窃脂。《本草纲目》上记得分明,就是蜡嘴雀,这是种有着漂亮弯嘴壳的小鸟,书上记得分明,它就是因为喜欢偷吃有油脂的食物而得了“窃脂”这个浑名。可对于其他六位,还是没有进一步的资料。
继续翻,到别人不看的书里去,到别人看不懂的书里去。
终于有了,《禽经》上说,“窃玄曰雕”,还有“宵鳸司夜,行鳸主昼。”对应“行鳸唶唶、宵鳸啧啧”来看,行鳸应该是种叫声是“唶唶”的日候鸟,而宵鳸应该是种叫声是“啧啧”的夜候鸟。
接着找到了“窃”的解释,可能很多人都误会了。这里的“窃”不是“偷盗”之意,而是古语中的“浅毛”的意思。这就可以完美解释所谓“窃蓝”、“窃丹”等鸟名,否则脂膏还可以窃,那么玄、黄、蓝、丹四种颜色怎么“窃”?
那么蜡嘴雀的“窃脂”也不能够理解成“偷油脂”而应该是“浅白色”。
好歹已经有线索了,顺藤摸瓜下去?比如说详细看看它们的职能,也许可以分析出九鳸的真身?
于是在古籍中找到了以下文字:春鳸鳻鶞,相五土之宜,趣民耕种者也;夏鳸窃玄,趣民耘苗者也;秋鳸窃蓝,趣民收敛者也;冬鳸窃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