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南海风云录>第四章 横扫

从宣战的第二天起,爪哇海面上的船只就明显减少了很多,不仅荷兰货船不敢出港,很多得到消息的其他国家的船只也都不再敢停靠爪哇岛附近的港口,大多临时改变了航线,驶向了苏门答腊或者加里曼丹岛北部的马来西亚港口。

就在荷属东印度群岛上的荷兰人忙着和国内联络,商量对策的时候,从金兰湾出发的登陆舰队,也已经抵达了巴厘巴板港之外,对于这个纯粹的商业港口,2艘重巡都没有浪费炮弹,只是由一艘驱逐舰在港口水道上,对着港内的2艘挂着荷兰国旗的炮艇一顿炮击,然后,运兵船就直接靠上了码头,一队队联邦陆军就开始登陆了。

这次登陆不仅没有收到什么阻挡,而且在登陆部队乘坐的装甲车进入市区时,还受到了当地上千名华人的夹道欢迎,颇有点二战中美军登陆意大利时候的感觉。

在占领了巴厘巴板港之后,除了登陆的2个营的部队之外,剩下的没下船的部队,将在重巡、驱逐舰和潜艇的掩护下,继续向西、东两个方向,沿着海岸线,分别去攻占另外5个重要的港口。

至于为什么只占领港口而不深入内陆,这是因为加里曼丹岛的交通非常落后,大部分地区是森林和沼泽,当地的人minzhu要靠着水运来解决交通问题,所以,联邦军队的计划是先占领岛上的6座中小型港口,然后再利用冲锋舟这类的小艇,从河流逆流而上,逐步占领位于内陆河流附近的几座小城,而剩下的雨林和沼泽地区,就不用占领了,哪里没有荷兰人的驻军,顶多是有一些土人在其中生活,没必要打扰他们。

对于南海联邦这种蛮不讲理的突袭一样的进攻,荷属东印度总督和荷兰zfu都有些慌神,不过这个时候的荷兰已经是自顾不暇,它在欧战开始之初就向德国投降了,这时候别说想动用海军了,就算它想调派一些jing察也需要获得德国zfu的同意。

而作为占领国的德国,现在哪里想让荷兰人调兵去远东打仗啊,他们也正在发愁东西两线的作战,恨不得一个人当两个人用,那有功夫帮着荷兰人去抢地盘。

面对着南海联邦的咄咄逼人的攻势,荷兰人知道就凭借着自己在远东的那几艘老旧军舰和1万多名士兵,无法抵抗南海联邦的进攻,而且这时候,他们才想起,正是这个南海联邦,在前年刚刚把法国人的印度支那一口吞下,而这次对荷属东印度群岛突然发难,恐怕不是光为了爪哇排华问题来的。

明白过来的荷兰zfu,赶紧要求德国人和英国人去帮助自己和南海联邦求情,看看能不能双方坐在谈判桌上,把这个问题给解决喽。但是从英国人和德国人哪里传来的消息表明,南海联邦这次是铁了心了要狠揍荷兰人一顿,至于是揍完了就走还是揍完人连你家都给占了,就不太清楚了。虽然英国人和德国人都不愿意让南海联邦在远东发展的太快,但是现在这两个国家实在是没力气再跑到远东去管闲事了。

而另一个有闲工夫去管闲事的美国,现在也有些忙了。1917年1月,美国现任总统威尔逊向欧洲交战各国发出了“不要胜利的和平”主张,建议英法德俄几国坐下来谈判,并要求德国归还在普法战争中法国割让给德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

但是德国人拒绝了威尔逊总统的这个提议,并且命令潜艇从2月1ri起,开始无限制潜艇战,这个决定激怒了美国,使得美国在2月3ri宣布和德国断绝了外交关系,并且开始准备参加这次战争。

紧接着,俄国国内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巨变,先是俄国皇后的宠臣拉斯普金被暗杀,然后在3月初,俄国首都彼得格勒的十几万禁卫军发生了叛乱,他们she杀了自己的军官,并协助民众闯入皇宫,攻击监狱。3月15ri,俄国皇帝尼古拉二世宣布退位,由罗夫亲王组成一个临时zfu。

在历史上,很多历史学家和政治家都对美国的参战持不同看法,其中英国工党领袖马克唐纳和丘吉尔都认为,如果美国人不参战,对欧洲而言,应该是一个好事。

b天里,英法可能已与德国媾和。而俄国就不会崩溃,**也不会出头,同样的,意大利也不会产生法西斯主义。若德国不签订《凡尔赛条约》,纳粹主义就不会在德国生根。而这些“主义”不在欧洲生根,则可能解救在一战后期和二战中的上千万条人命。

在这一连串巨变中,南海联邦和荷兰人之间的远东战争就显得那么的不值一提。除了在开始阶段英法德美几国略微关注了一下之后,就再也无人问津了。

就在欧美各国忙着把战争升级的时候,联邦的登陆部队和海军也没有闲着,在2月11ri,封锁舰队的5艘潜艇在巽他海峡的东侧出口,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3艘从爪哇岛南部穿过巽他海峡想要返回巴达维亚的荷兰军舰在刚刚驶出海峡之后,就遭到了潜艇的伏击,2艘装甲巡洋舰直接沉没,一艘驱逐舰受伤,不得不在海峡南侧冲上了海岸坐底。经过这次伏击,荷属东印度群岛的荷兰海军再也无法对南海联邦的舰队和登陆部队造成实质上的威胁。

除去了后顾之忧,登陆舰队在5天之内,就兵分两路,把加里曼丹岛上所有属于荷兰人的港口全部占领,并且开始利用岛上的河流,驾驶着平底冲锋舟,组成搜索部队,向上游前进。

在登陆作战中,负责指挥第一山地师的指挥官发现这些港口的守军和防御力差的不像


状态提示:第四章 横扫--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