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南海风云录>第四十八章 西海岸我来了

2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1941年4月2日,一支联邦海军的舰队抵达了珍珠港,这支舰队的规模比当初2支进攻珍珠港的舰队加一起还要庞大,它里面包括了5艘联邦级重型航空母舰、6艘中型航空母舰、3艘护航航空母舰、4艘大洋级重巡、40多艘大型驱逐舰、30艘潜艇以及近50艘运输船。这支庞大的舰队从新几内亚海军基地附近出发,用了近11天的时间才抵达珍珠港,当舰队的前锋进入港区时,舰队的尾巴还在20海里之外呢。

经过了几十天的修缮和扩建,目前的珍珠港已经大概恢复了战前的模样,港区里的沉船大部分都被联邦『政府』雇佣的民间打捞公司给捞起来了,它们将作为打捞费用被支付给那几家打捞公司,除了不能再继续当做军舰之外,打捞公司可以全权决定它们的用途,不管是当做废铁卖给炼钢厂,还是拖回造船厂整修之后当做货船继续使用,都不关联邦『政府』和军方的事情了。

对于这种明显占便宜的买卖,也是刘芾出的主意,当初联邦海军打算让蛙人部队潜水去在这些沉船上安装炸『药』,然后把这些水下暗礁全部炸碎,免得影响珍珠港区内的行驶安全。

但是刘芾提出来这样毁掉这些军舰的舰体太浪费了,它们都是由上好的钢材组成的,有部分沉没的军舰只要打捞上来经过维修,就可以继续航行在大海上。既然联邦『政府』和联邦军方实在腾不出手去打捞修缮这些沉船。那么为何不让联邦国内的民间造船厂和商人们来做这些事情呢,这样既可以废物利用让联邦国民赚取战争的红利,又能够帮助联邦军方节省开支。

联邦海军最初不以为然,以为这位总统有些异想天开,在战争时期老百姓都恨不得离战场越远越好,谁会为了几条破船来冒这个险?但是总统发话了,海军部的人又不好拒绝,只得在国内搞了一个简单的招标会,向民间造船厂和有能力打捞沉船的公司发标。[

谁承想,这个消息刚刚放出去。就有几十家民营造船厂和专门的废物回收公司前来咨询。在公布了具体沉船数量和打捞费用如何结算的消息后,这些投标的公司数量又上升到40多家,其中大部分公司都没有独立投标能力,但是它们自发的组成了几个大集团。共同投标。

海军部的人刚开始还有些『迷』『惑』。不理解这些老百姓为何打破脑袋非要去那么远的地方捞沉船。但是当海军造船厂的那些专家得到消息后,才给他们解答了这个疑问。那些沉船中的一部分可以修好了当做货船使用,剩余的损伤太严重的就拆了卖废钢。但是这些废钢的价格比普通的民用废铁值钱的多,因为这些船只都是按照军舰建造的,用料和民用船只区别非常大,只要这些中标的公司能够捞出2艘驱逐舰并修好卖出去,他们的本钱就回来了,剩下的都是赚的。

在利益的驱使下,人的干劲是穷的,10家中标的集团公司在联邦国内雇佣了上千人的队伍,还特意去南r本雇佣了2000多名当地的老水手和渔民,浩浩『荡』『荡』的冲到了珍珠港,他们利用专业的打捞船和切割设备,把小型舰艇都整体捞起来,略作修补之后就用船拖回联邦本土,而那些战列舰和航空母舰他们捞不出来,就用炸『药』炸,气焊切,像蚂蚁啃骨头一样,生生给拆成一小块一小块的装上货船运走。

这几千人之用了50多天,就把港区内的水下清理的干干净净,甚至连当初美国人铺设的防潜网的钢索都给卷走了,有几个胆大的商人还跑到海军后勤部,找到管理人员询问那些破飞机、岸炮啥的卖不卖,当得到满意的答复后,只用了4天时间就把港口两侧山上那些单体几十吨重、被联邦空军炸毁的岸炮连同基座给拆光了,只要是金属的东西一概不放过。

这些公司回到联邦国内,一转眼就成了发标方,把他们捞回来的破军舰、破钢板、烂电缆当成宝贝一样的分类型分档次的卖给了炼钢厂、电缆厂、造船厂,甚至有两家公司找上了联邦海军部,想通过联邦军方把其中3艘已经4修好的美国驱逐舰当货船卖给中华民国海军。

不管怎说吧,参与这件事的联邦公司都吃得满嘴流油,就连那些被雇佣的工人也都把好几年的薪水挣了出来,而联邦海军也省下了大笔的开支来处理这些垃圾,一件看似劳民伤财的事情转眼就成了双赢的好事。

刘芾当初也没想过这么做的效果会这么好,他只是想借鉴一下后世的做法,为联邦『政府』省一些开支而已。联邦军方也从这件事上得到了启发,他们特意在后勤部门中成立了一个评估组织,把很多后勤方面的工作都经过评估,在不影响保密原则的同时,把更多军方干起来费时费力还费钱的工作,转包给民间公司去运营。

不过这次抵达珍珠港的舰队包括那些运输船,都是联邦海军的舰船,这种涉及到军事机密的任务,还是不掺合民间公司的好。船队中不仅是运送油料、『药』和准备在美国西海岸登陆的军队,还为驻守在珍珠港的联邦空军增加了100多架战斗机。

在这支船队抵达珍珠港后的第5天凌晨,经过了重新编队的两支进攻舰队又悄悄的从珍珠港里启航,驶向了美国西海岸。第一支进攻舰队由3艘重型航空母舰、2艘中型航空母舰、2艘护航航空母舰、2艘大洋级重巡为主力,由30艘驱逐舰和15艘潜艇掩护着,驶向加拿大的西南部港口温


状态提示:第四十八章 西海岸我来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