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都市现代>重回1980小人物>第164章 大时代变了

赵晚秋最终没有留下,而是在房间里与林平短暂的相处了几分钟后,便跟着奶奶坐车回到了胡同。

赵晚秋离去之后,林平再一次紧闭门窗,拉好窗帘。

打开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只是这一次戴上耳机。

电脑上倒是有两部关于考古发现的纪录片,林平争取多记一些内容。

虽然这些内容林平早已看过七八遍之多。

毕竟,当年疯狂的喜欢风景摄影以及星空摄影的时候,这里面的内容可是陪伴了林平一个又一个孤独的日子。

然而就在林平复习之前的内容时,一份内参文件,正在领导们的桌面上静静的放着。

甚至有的领导在忙碌了一天的工作之后,已经拖着疲惫的身体,在翻阅着这本内参。

这样的内参,能阅读到的人物层级非常之高。

甚至能够决定,民营经济的到来。

当年就是这份小小的内参,在八三年末的时候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虽然现在并非是八三年末,可能很多事情还没有成熟,达不到全面开放注册公司的条件。

可是,对于很多阅读到这份内参的领导来说,他们每个人都惊讶于自己所看到的内容。

这份内参里详细记录了陈春先作为一名科学家如何投身于创业。

里面清晰的记录了,陈春先在美国硅谷所看到的震撼。

“硅谷的大学非常密集,那里有数不清的人才。而这与我们清北两家名校为代表的中关村极为相似。

硅谷正在引领着全球的半导体产业,甚至在计算机尖端领域,也影响着全球的发展。这一切有政策的主导,但更多的是商业介入后,所带来的无限生命力。

大学里不缺少富有激情的年轻人,他们有想法有知识有干劲,这些年轻人唯一缺少的便是社会的阅历以及创业所需的资金。

年轻人就是未来的希望,在硅谷有数不清的投资公司正在挥舞的钞票招纳人才。

我们国内可能暂时无法出现这样的盛况,但是大学与商业公司完全绝缘,这严重违背自然法则。

我们应该要做的是引导资金进入校园,让这些资金激活一个又一个苟延残喘的项目。让这些项目发光发热,不但能为国家带来一个又一个专利,同时也能激活市场,让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

而且一旦项目转化为成功的商业运营,那么所带来的就业岗位也能造福许许多多的家庭。

现在,没有资金不说。体制内还有各种限制各种枷锁,即便大家甘心吃苦耐劳,奈何种种限制与枷锁,让富有理想的人一个个眼神暗淡。

国家终会有一天要重新站上世界的舞台,如果国内都是死水一样的国有企业,办事效率低下,资金周转缓慢,严重依赖上级领导的订单。知识产权落后,没有掌握核心科技。这样的国有企业怎么能够与那些在市场经济中厮杀了几十年的企业相竞争?

就像家养的一只宠物狗,如何面对狼群时全身而退?

是时候培养一批又一批的野狼,让这些企业富有血性,让他们去跟世界强大的企业竞争。而要做到这一点,国家必须开放民营企业的注册与经营。”陈春先作为内参的一个主角,被完完整整的记录了下来。

看到陈春先的报道之后,个别领导极为重视,甚至拿来了一支笔在这份内参上写了些什么。

写完之后,领导继续翻阅之后的内容。

对于陈春先这名核物理专家,很多领导稍微陌生一些。

但是对于之后看到的名字,他们则是非常熟悉,因为这些天来,在各种内部报告中频繁的看到这个人的名字。

甚至在其他报社送上的内参里,也频繁的出现这个人的名字。

林平,一位大学教授。

这个人不仅仅是一位大学教授,还通过在港城创办的企业,用曲线救国的方式回到国内搞联合生产。

在极短的时间内,居然让一些学徒工,从每个月三十几块的工资,瞬间变成了一千两百块的高收入。

对于这些领导们而言,他们常年看到国外的情报。

这种高工资,在发达国家极为普通。

但是从另一个侧面去看的话却有完全不同的发现,一个人挣一千两百块并不是什么轰动天下的事。

但是能让一群人,甚至一个产业的工人,能够集体的涨工资。

这一点更为吸引领导们的关注,也符合一些领导提出的让一小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理念。

这种事即便在国外,短期内让一个行业的工人们集体增加收入,也是极为罕见的事情。

虽然有些领导已经看过包括四机部送上来的报告,可是这份内参里却有不同的内容,甚至有关于林平的整段采访内容。

看过了林平那么多报道以及报告,领导们自然对于林平的采访非常好奇也异常关注。如今有机会看到,自然不会错过。

“林先生有没有考虑过除了游戏机之外做其他电子产品,比如彩色电视机录像机,或者更高端一些的个人计算机。听说在美国,个人计算机已经在走路许许多多的个人家庭。计算机不再是实验室的专属设备,这已经变成了普通人的生产工具。”周记者询问道。

“这个问题许多人都问过我,我回答过很多版本,只是因为我把真正的原因告诉他们,他们也未必听得懂。

电视机与录像机永远不会出现在我公司的产品列表。虽然电视机被人们誉为,将要取代广播电台以及


状态提示:第164章 大时代变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