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田野,铺着一块一块的新绿。村旁的树上,吐出崭新的叶子。和煦的春风扑面而来,带着熟悉的花香。
陶晓伟张开双臂,仰头看,蔚蓝的天空,宽阔辽远,漂浮着丝丝白云。燕子在头顶掠过,叽叽欢叫,迎接那春天。这就是我可爱的家乡。回到家乡,脚踩沃土,他才有一种自由踏实的感觉,生出一种真实的快乐。
此时,眼前的田野,已经不仅仅是以前谋生扒食的地方,而是具有无限希望拥有无限生机的沃土。他轻快地哼着曲子,行进在田头地埂,心里编织着种种梦想。
几场春雨过后,莲花村村头村后,春意更浓。布谷鸟整天啼唱,催促人们珍惜美好的春光,抓紧耕田犁地,播种秋天的希望。
莲花村的人们脸上含笑,他们拥有这么优美的环境,他们赶上这么美好的时光,在远离喧闹的宁静乡村,在远隔红尘的优美田园,他们在自由酣畅地挥洒庄稼人的激情和热血,了无牵挂,无所束缚地尽享田野山林的自由空气和灿烂阳光。
早上,人们追逐在蜜蜂花蝶的身后,架犁把耙,趟过露水,追赶太阳。晚上,人们落在满天繁星的后面,挑箩背筐,披着星光,追逐梦想。一个春天,大家忙忙碌碌,像无数不知疲倦的蜜蜂,散落在田野中辛勤耕耘,因为,每个人的心里,都揣着一个瓜果飘香的希望。
浅水插秧、寸水返青、薄水分蘖,陶晓伟每天奔走在莲花村的田头地脚,帮助大家把握准庄稼的田间管理。乡亲们哈哈逗笑说,自己种了一辈子田地,想不到如今却要拜一个毛头小伙子做师傅,这个世道真罕见。
陶晓伟严肃告诉他们,农业生产同样用脑,埋头苦干没有出路,科学技术才是法宝。他悉心把在培训班学来的技术传给乡亲们。
王福贵的梦想比别人更加切近,别人想的是春天播种夏天耕耘秋天收获,他就盼望着每周接到一回四叔的电话,这样,他就可以和伙伴不间断地跨越雷区过境提货。每次出一次货,他们就可以赚上一笔不小的收入。可是,四叔的电话迟迟不来,有时候整个月都没有机会提货。一个月出一次货也行,总比村里人一年收成一次好多了,王福贵安慰着自己。
心怀盼望的日子就是过得快,转眼,村头的田野已经插上不少歪歪扭扭的秧苗,那是一些早行的村民赶在时间前面种下的希望。村边的树叶绿油油的,阳光每天在叶面上跳舞。村后,莲花山上的树木枝叶变得稠密了,远望一片碧绿。
王福贵猛然想到,清明一过,三月三就快到了。
卫强托本村人带话回来,四叔三月三回老家扫墓,叫王福贵第二天陪他一起回母校参观。
王福贵听到消息,心里异常高兴,他想,四叔常年漂泊在外,如今衣锦荣归,心情一定特别高兴,到时候会给母校捐赠一笔款,留下他的美名。自己可以利用这个时机,好好做些沟通工作,稳固四叔这条生意路线,特别是加快出货频次,趁行情好多赚一笔。俗话说,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境外出货,这种生意艰险。以后买卖难做了,自己积累有了本钱,就可以找其他买卖门路,做别的生意。于是,他怀着热切的希望,数着日子,就等三月三快点到来。
三月三,是莲花村村民重大的节日。张学问常年坐着编织竹筐竹篮,背显得有些驼,但是身子骨还是一样硬朗,只是声音变得低沉苍老。他说,三月三,必须备好五色糯米饭,敬供我们壮家先人。实际上,不用他老人家提醒,公婆山一带的村民,每到三月三,都少不了提前采摘枫叶、红花草等材料,烹制五色糯米饭,迎接节日,祭扫祖坟。
三月初二那天,很多人家就不出工了。这就是庄稼人的自由和快乐。田地是自家的,活儿是自己的,哪时干活,哪时停工,全凭自己说了算。上午,大家吃过早饭,就磨好刀,捡好箩筐,准备上山采集制作五色糯米饭的植物。动作快的人家在村后竹林等候,他们兴奋地打着哨音,大声招呼呐喊。不多一会儿,各户人家扶老携幼,纷纷走出家门,朝山上汇集。一时间,村民前呼后应,相拥着攀上莲花山。
莲花山从半山腰一路到山顶,长着无数大大小小的枫树。枫树顶梢,浅紫色的嫩叶迎风招展,像顶着一只花帽。人们兴高采烈,说说笑笑。有的人在山下寻找红花草,有的人往山上砍取枫叶。年轻人敏捷地爬上高大的枫树,得意地吹响口哨,伸出长臂砍折枫树嫩条。如果是低矮的枫树,就用力压弯树枝,折取嫩叶。有的人家把嫩枝捆成一把把,背回家里再处理。有的就在树根下检出嫩枝,开心地把嫩叶摘下。孩子们分散在各处,自顾自开心玩闹,摘野花,嚼草芽,捉蜻蜓,捕蝴蝶,抓虫子……每个孩子快乐地追逐嬉笑,叫声笑声在莲花山回荡。
“回家喽!”王福贵大声呼唤。一帮孩子手持各自喜爱的花草虫蝶,一蹦三跳,追在大人后面,很快赶超背枝条的大人。
陶晓伟背一满筐枫叶,赶上刘江身边,高兴地说:“今年枫树长得最茂盛,你看这嫩叶,多柔软,飘着诱人清香。闻到它,就想吃黑色糯米饭了。”
刘江开心地说:“那是,张爷爷说,我们莲花山的枫叶远近闻名,最香醇。”
“阿贵,今年你砍这么多枫叶?”覃光明看他肩上的一大捆枝条,问道。
王福贵乐哈哈道:“今年年景好,多做些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