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岱听了点点头,觉得臧洪这是稳妥守成之法,虽然黄巾三十万南下,可昌邑有三万多人马,粮草充足,要守住昌邑绰绰有余。
黄巾战不能下,粮食又跟不上,必定会退去,到时候再出兵追击,肯定能大胜。
他看向儿子刘达,见他仍然低头看图,便又看向将军王朗。
如今兖州军中就数王朗资格最老,他的意见也很重要。
“朗赞同臧太守之言,我们新卒训练未精,士卒又颇存畏敌之心,只怕是难以为战,不如坚守昌邑,待机而击,此为稳胜之计。”
王朗虽然知道刘达对士卒们所说的那些激励之语,但他认为新卒还是难以形成较强的战力。
黄巾数胜,就像人打架一样,越打越勇,而州军未胜过,只会越打越怕。
“文弘,你觉得该如何应对?”
刘岱终于忍不住向刘达发问,自己的儿子曾经说过一个月后可以击退黄巾,如今一个月已经过去,他要求的借兵借将也差不多都借来了,他总该有退敌之策吧。
刘达抬起头,看着刘岱反问道:“父亲当初为何欲战死阵前?”
刘岱一愣,没想到儿子现在会问出这个问题,答道:“自然是为护我兖州百姓。”
“父亲既然欲护兖州百姓,如今若是坚守昌邑,放纵黄巾进入山阳,我山阳百姓遭贼之害,父亲不怕失了民心么?”
这正是刘岱所担心的,如果任由黄巾进入山阳郡,肆意掠夺,失了民心,想要再击退黄巾可就难了。
可是新卒还没来得及训练,就这么拉上战场,他心里确实没有必胜的把握。而此战绝不能败,再败,袁绍和曹操等人就有协助击贼的借口进兵,夺去兖州了。
“此正是我之所忧,文弘以为我们该出兵迎击吗?”
刘岱急切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