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言情总裁>女主拿了反派剧本>第475章 宫斗不如造反(十二)

随后天下大乱,群雄四起。

冯寿便积极的劝说先帝“谋大事”。

当然,也就是造反啦!

先帝会起兵,确实有他自己的野心,但冯寿的撺掇、谋划,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先帝南征北战的时候,冯寿更是献计献策,运筹帷幄。

说他是先帝麾下的头号功臣,一群牛皮哄哄、谁也不服谁的开国武勋们,却没有半点不服气。

这位冯寿先生着实是个奇人。

大渊朝建立后,冯寿并没有谋权夺利,接受先帝的高官厚禄,而是一门心思的做起了学问。

先帝觉得浪费人才,可又不想违逆的好友兼造反小伙伴的心意。

正巧没多久,谢贵妃生下了大皇子。

先帝便请冯寿来做皇子老师。

后来又有了二皇子赵圭,先帝因为何氏不待见这个亲儿子,本不愿让他跟着冯寿读书。

但冯寿虽然总把讨厌世家的陈规烂矩挂在嘴上,但他骨子里却最讲规矩。

赵圭虽然不是长子,但他是皇后嫡子啊,是真正的皇位继承人。

且当年赵、何两家结盟,也是冯寿在中间牵线搭桥,并且极力劝说先帝。

冯寿对先帝的忠诚毋庸置疑,但他并没有因为效忠先帝就仇视何皇后。

相反,看到何皇后被先帝打压,冯寿还有些同情,并暗中提供些许帮助。

……几个原因之下,冯寿竭心尽力的教导赵圭。

永承帝赵圭呢,因为先帝的偏心与冷漠外渴求。

冯寿虽然不能代替父亲,但也给了孩童时期的赵圭男性长辈的关爱。

两人名为师徒,感情却更加深厚。

所以后来,冯寿知道是何皇后顺水推舟害死了先帝,他也没有针对、报复。

他甚至劝着重病垂危的先帝立赵圭为太子。

当然,那时的何皇后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先帝不答应也不会影响大局。

但,能够让先帝开口,更加名正言顺。

永承帝登基后,更不会遭受非议与污蔑。

冯寿作为先帝的铁杆谋臣,能够为永承帝做到这个份儿上,实属不易!

另外,他还在先帝病床前发誓,一定会好好辅佐太子,不让赵氏江山在他手里断绝。

就这样,当了十来年闲散白丁的冯寿,被先帝封为中书令,与王源、赵烁一起辅佐新君。

冯寿估计是三大辅臣中,唯一一个愿意让永承帝尽快亲政的人。

也是唯一一个不掺杂个人利益、家族荣耀,而一门心思为永承帝考虑的人。

“先生,您来了!”

永承帝快步迎了出去,在殿门外遇到了冯寿,他深深一揖。

看到永承帝尊敬、孺慕的样子,胸中又急又怒的冯寿,顿时又压下了种种情绪。

唉!

皇帝虽然“天真”了些,但本性纯良,且他年幼,行事难免有不周全的地方。

作为长辈,不应该总是生气、斥责,而是应该耐心的教导、规劝!

冯寿深吸一口气,努力在心底这般劝慰。

几个月前,冯寿的老妻病逝,他离京去料理后事。

他与家族决裂,但家族给他选中的妻子,却是与他同甘共苦了三十多年。

他对妻子非常敬重,早些年他先是被驱逐出宗族、落草为寇,接着又是跟先帝一起造反。

妻子担惊受怕,还要面对官府的追捕、各方军阀的截杀,着实吃了许多苦。

唯一的一次怀孕,也是在躲避乱兵的时候流掉了。

后来,新朝建立,冯寿身边的许多“同僚”,都甩掉糟糠妻、迎娶美娇娘。

相较于那些见异思迁、背信弃义的男人,冯寿似乎更有理由停妻再娶——子嗣啊!

就是冯寿的妻子,也劝冯寿实在不行就纳房妾室,总不好断了自家的血脉。

冯寿却没有答应,他反过来问妻子,“血脉?我连祖宗都不要了,还要什么血脉?”

要儿子,是为了传宗接代。

冯寿早已是孤家寡人,连姓氏都改了,祖宗也不认了。

他认为,自己着实没有延续香火、绵延子嗣的必要。

他不是不喜欢孩子,而是觉得,妻子被他连累而失去了生育的能力,那便是他注定命中无子。

左右那个脏脏、腐朽的家族已经在战火中灰飞烟灭,冯寿报了仇,心底没有了执念。

往后余生,他与其去汲汲营营求子、谋划传承,还不如陪着老妻,收几个小徒弟,悠然自在的过一辈子。

可惜啊,他的隐士生活被先帝破坏了。

先帝让他做了皇子先生,临终前,更是重新把他拉回了朝堂这个大泥潭。

冯寿与先帝感情很好,他们相互成就,相互扶持,一个靠着先帝的兵马报了仇,一个则依仗冯寿的谋断夺取了江山。

对于先帝,冯寿是感激的。

所以,他即便不愿入朝堂,却还是倾力教导两个皇子。

而两个皇子中,他更看重赵圭。

一则,赵圭是嫡子,他成为继承人是正统、是规矩。

二则,冯寿对何氏同情又亏欠,他不想过分欺辱这么一个女子。

三则,是为了江山稳固。

一个王朝想要稳定长久,那就必须遵循礼法,遵守大部人都认可的规矩。

如果为君者肆意妄为,枉顾正统,朝堂肯定会出乱子。

大渊朝这份基业,不只是先帝打下来的,其中也有他冯寿的心血啊。

冯寿不想大渊如同大秦一般,二世而亡。

他竭尽所能的教导


状态提示:第475章 宫斗不如造反(十二)--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