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网络游戏>网游之王朝崛起>第307章 高速发展的商业经济

烽火六年九月,北辰公国公主诞生,取名辰央琪,称央琪公主!

一个月后,北辰国都城东林城内,大办宴席。此宴席是由皇室为公主满月而搞出来的,全城数百万百姓皆受恩惠,当真为世之奇事。

直到烽火七年正月,萧晨再和亲人一起度过一个欢乐的新年之后,再次迎来了一个让人更加欢喜的事情。

在数个月以来的时光之下,从原来六郡之地召集的三千万迁民,历经辛苦劳动之下,终于彻底将预先制定的三条主干驰道彻底完工。三条主干驰道长达共计两千五百多里长,也就是说几乎每一万百姓都要在短短数月之内,修筑一条一里长,宽数十米的驰道。最关键的是,这驰道不仅要求使用北辰国国内刚刚出现不就的铁筋混凝土,还要使用从遥远的地方磨好的青石板来铺垫。这一系列的程序下来,整个修路立马就变得困难起来。

不失众望,在几个月的时间内,三条主干驰道,外加上一些小型的道路都彻底完工。从现在开始,北辰国国内六郡才算是正式完成。密密麻麻的郡县道路,蔓延在整个北辰国大地。最显眼的三条主要驰道更是纵横六郡,成为六郡最重要的道路。六郡之地的驰道完毕之后,萧晨就开始考虑江州以及布尼、临海、三关三郡之地的驰道修建问题了。

这些最新扩张的领土,是北辰国掌握最为虚弱的地方。比六郡之地还要广泛的土地之上,却只有寥寥千万汉人,而本地的外族人人口却高达一千五百万。所以,迁民是必须的,而且还要尽早。同时,修筑驰道也是肯定的,这样会使得朝廷对于这些土地的掌控更加的彻底。但同样,在这里,驰道的修建要比在六郡之地修筑,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大上好几倍。

六郡之地内原本就有着北辰国,虽然没有现在的严整规范,但是对于驰道的修筑它们却是贡献了非常大的力量。修筑驰道所需要的铁、青石板,都是从这些运输过去的。没,压根就没有北辰国现在的驰道。可现在江州等地可没有六郡之地,在这里只有城池之间才有着还算不错的道路。而再往乡下,根本就没有合格的道路,全部都是当地百姓自己搞出来的泥巴路。

泥巴路这种道路,萧晨实在是不愿意多说什么了。那种道路,萧晨都怀疑运输铁料和青石板的马车能不能正常的行驶。要知道铁和青石板的重量一点都不轻啊,拉满一车的话,少说也有前进之重。就连六郡之地内原本的许多道路,都有可能被这种马车给压坏。 现在这种泥巴路...萧晨一点也不敢恭维啊!

尤其是现在步入冬季最寒冷的时期,干活还是小事,可下雪什么的就是大问题了。一旦下雪,乡间小道被遮掩,土地泥泞不堪,根本没法让修路的队伍进行工作。冬季之后又是多雨的春季,春季虽然大多都是一些细雨,但依然会对土地造成一些麻烦。在之后更是暴雨连天的夏季,那种情况之下,萧晨都不敢想象驰道的修建能够有多么大的困难。

可是,现在不修筑驰道也不行啊!

最终,萧晨拼了脑筋想了整整一个夜晚,总算是拿出了一个好一点的办法。那就是先让百姓迁移到江州以及三郡各地,然后由地方县令、郡守号召百姓们进行大修路计划。先把各个城池之间的道路给重新维修一遍,同时乡镇按照北辰国进行修筑。在完成了江州之后,组织百姓在农闲季节开始准备修筑驰道的材料。直到收集大量材料之后,再开始修筑驰道。

这个计划无疑是最好不过的了,现在是正月份,当三千万的百姓在江州等地彻底安家之后,应该还不到二月份,那样就能够赶上烽火七年的第一季粮食播种了。到时候,有了地,地里种了粮食之后,所有的百姓都会安下心来,好好的开始修筑道路。如果萧晨非要在下现在这个时候,进行开工的话,那对于北辰国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严寒的天气就不用多少了,冬天施工原本就麻烦的要死,更不要说现在江州等地连个好点的道路都没有,危险事故出现的几率实在是太大了。另外,作为中国的老百姓,最不能忘记的就是地里播种的时间。那个时间对于老百姓来说,比许多日子都要重要,毕竟是关系到一家老小来年的生活。所以,现在施工,耽误春耕那是肯定的了,甚至有可能还会耽误秋耕,这对于老百姓们来说是万万不能够接受的。

路修的再好,那也是国家吃大头,咱来百姓用不着走那么好的道路,有一条乡间土地就足够了。还是粮食要紧,去年北辰国差点就闹出了饥荒,这让许多老百姓心中都没底,都指望着今年春耕早一点种上粮食。只要不耽误了春耕,相信大家在今年都可以吃个饱饭了。

政令在第二天的时候,就开始往聚集在各地的迁民传达了。没用两天时间,所有的迁民都得到了这条政令,所有百姓立即迁入江州等地。待到春耕结束之后,挑选精壮民夫,修筑东江、中江、云江三江驰道。同时,动员一切能够动员的江州等地奴隶以及汉人子弟,修筑各城、各镇、各村之间的道路。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江州,变成六郡之一般。

所有的百姓都非常高兴,原本他们就在担心春耕的问题。因为之前的政令是所有迁民在迁移途中,一边迁移,一边修筑驰道。这样的话,等把三江驰道修筑完毕,春耕早就过去了。说不定还会耽误秋耕呢,那样老百姓们可就再次依靠


状态提示:第307章 高速发展的商业经济--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