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网游之定鼎三国>第一百二十八章 董卓效颦

经过皇甫嵩的解释,文民终于知道自己这次为什么会被堵在门外了,看来历史上的那个黄门侍郎左丰还是出现了,只是他还有一点不明白:“但是皇帝也只是解除了卢大人的官职,却并没有说连你和朱隽将军也要撤职啊,门口那个小兵怎么还敢不给你面子呢?”

“其实我们三个人各有分工,我是主要负责长社之战,而朱隽将军则是负责宛城之战,卢植大人本来是负责曲阳和广宗之战。只是我们三个相识多年,彼此之间意气相投,所以在商量军机大事的时候,也都部分彼此,都是按照谁说的对就听谁的,实际上在曲阳和广宗战役之中,我和朱将军只是从旁协助的副帅而已,没有想到陛下竟然会临阵换帅,而且还指定那个董卓来当这次的主帅。”皇甫嵩继续向文民解释道。

这个时候孙坚在旁边气愤的说道:“哼,那个董卓一看就不是个好东西,看他现在这副小人得志的样子,以他的xing格,说不定等会在战斗的时候,看谁不顺眼,他就会给谁穿小鞋!本来一场几乎必胜的战役,竟然会换这个人来指挥,这样一来就胜负难料了。”

文民听了心中一惊,他可是知道董胖子可是一直都有些瞧不起自己,而且自己也和卢植等人走的比较近,如果说董卓有心中一个他看不顺眼的人的名单的话,那自己肯定是榜上有名,而且排名肯定还比较靠前的那个。万一到时候他真的假公济私,那云泽军的处境堪忧啊,而且从历史上这个人的一些所作所为看来,他还真的会做的出这种事情出来。

孙坚这句话一说出口,不但文民的脸ao等人都是心中一沉,如果说现在董卓最看谁不爽的话,那肯定就是现在他们这群人了,也就是说他们每个人的处境都非常不妙。

可是几人在仔细商量过后,也没有想出什么好方法,毕竟如果董卓一军令的名义让你麾下的士兵去执行某个风险比较高的任务的话,即使他有公报私仇的嫌疑,但是你也不好说什么,毕竟危险任务总是要有人去执行的,就算他是因为看你不顺眼而点你的名,却也不能拿这个为理由来指责他。最后他们这几个人只好约定在下面的战斗中互相照应,然后就跟着走进董卓的帅帐。

当文民走进去的时候,发现董卓正趾高气扬的坐在主位上,满面chun风的接受周围人的不断恭维,一直到所有人都来齐了,他却还好像沉浸在别人的赞美之中无法自拔,最后皇甫嵩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咳嗽了一声就对董卓说道:“董将军,还请你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广宗敌军的情况,好让我们尽快想出破敌之策吧。”

董卓对于皇甫嵩打断了自己的yy有些不满,瞥了他一眼就咳嗽了声说道:“那个——谁对城里黄巾军的实力比较熟悉的?给大家介绍介绍吧。”

文民听了直翻白眼,心里想到:这货估计是自己不知道,所以才找人来说的吧?在这里就可以看出大汉王朝的**来,以前卢植为主帅的时候还好一些,下面的人知道卢植品格高尚,他们即使拍马屁巴结也没用,只有能力出众才有可能得到赏识。可是卢植一被撤职,董卓一上位,这些人立马就迫不及待的寻找各种机会拍马屁了,所以董卓话音刚落,就有一个汉军将领站出来对着董卓行了个大礼之后才说道:

“城里的这支贼军是所有贼军中最jing锐的一支部队,其数量达到5亿之多,其中7级以下的士兵几乎没有,7级的黄巾军有4亿人,8级的黄巾信徒有 0万人,9级的黄巾力士有1500万人,黄级士兵200万人,玄级士兵30万人,地级士兵50万人,而且敌酋张角还有一支人数达到10万全部由天级士兵组成的亲卫!至于其他各级将领则是无法估计。”

文民听了这个介绍之后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虽然他知道最后一战肯定会非常艰难,但是他没有想到黄巾军的实力竟然会这么强大,特别是高阶士兵所占的比例,天级士兵竟然会多达十万!要知道每个天级士兵的战斗力都几乎和玄级武将和实力弱点的普通名将差不多的!想到黄巾军的恐怖实力,再想到这次主帅变成了文民,文民就决定在这场战役中就不出头了,能躲则躲,反正玩家和npc不一样,有拒绝任务的权利。

在介绍完黄巾军的实力之后,董卓就询问有没有人有破敌的计策,他也知道虽然自己现在成为了这里的主帅,但是如果要是作战不力的话,那即使自己皇帝身边有人,也避免不了被撤职的下场。可是让董卓失望的是,在他的再三催问下,都没有人站出来献计,这让他非常的恼火,不过他也知道刚才那些巴结自己的人对于拍马屁很在行,但是能力上就不怎么行了,而官军中真正有能力的人现在都站在卢植等人那边,他们肯定是不会给自己面子的。于是恼火之下的董卓下令道:“既然大家没有什么好计策的话,那等会就开始攻城吧!现在你们都赶快回去准备吧。”

既然是准备攻城,弩车投石车这些器械当然都是有的,还是按照前面曲阳之战中的战力比例分配,不过这次文民只拿了两千辆弩车,另外还有3千辆投石车,因为他直觉这次攻城肯定不会像曲阳之战那么顺利。

这次城里的守军实力远超过他们,不可能再像上次那样放任他们用器械进行攻击,到时候肯定会派出大军出来摧毁他们的器械。于是文民在把他的担心告诉了皇甫嵩等人之后,又让他们尽量的传达给其他玩家,小


状态提示:第一百二十八章 董卓效颦--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