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赏完群臣后,今天的朱元璋登基仪式还没完。
接下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封赠朱元璋的伯伯、伯母,堂兄,堂嫂,兄长、嫂子,姐姐、姐夫:以皇伯考为寿春王,皇兄为南昌王,为盱眙王,为临淮王,皇从兄为霍丘王,为下蔡王,为安丰王,为蒙城王……
好吧,这里面大部分人都死了,坟墓也早就改造好了,现在朱元璋的这些旨意,也就是能让死人有个好名声而已。真正受封的活人,也就是两个人:一个是朱元璋的嫂子,也就是朱文正的母亲,受封南昌王妃。另外一个,就是李文忠的老爹,也就是朱元璋的姐夫,受封为曹国郡王。
要不为什么,朱元璋非常重视亲情呢,满打满算,活着的实在亲戚,就那么几个。ъiqiku
接下来的第二件事,就是公告天下,朱元璋已经登基为帝,建立大明,改元洪武,皇后是原来的吴王妃马秀英,皇太子是原来的吴国世子朱标。
上传下达嘛。
朱元璋原来宣布这些事,是在祭天时,向昊天大帝禀报。现在,才是正式宣告给全国的军民百姓。
接下来的第三件事,也是公告天下:应天府的名称不变,但是应天城改为南京城,为大明帝国首都。
应天府的管辖范围,除了应天城外,还有上元、江宁、句容、溧阳、溧水、高淳、江浦、六合这八个县。
现在,应天城正式改名南京。
顺便说一句,以上这些诏书里,头一次出现了“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八个字。
在元朝以前,是“皇帝诏曰”,或者就是“诏曰”。但是,元朝皇帝为了表现自己的牛逼,在“皇帝”前面加了“上天眷命”这四个大字。意思是,大元皇帝是上天眷顾的人,理应统治天下。朱元璋把“上天眷命”改成了“奉天承运”,那意思是,我是奉了上天的命令,来统治天下的。从语气上来讲,大明皇帝比大元皇帝要谦虚一些。
说时快,那时慢。
一份份的诏书,写得骈四俪六文采斐然。等全部念完,已经是天过中午,文武百官早已饿得肚子咕咕叫了。
然后,朱元璋开恩,大宴群臣。
于是乎,在皇城之内摆起了国宴。三品以上官员,在奉天殿内宴饮,三品以外的官员就只能去外面的广场和走廊了……
等朱标从皇宫出来,在众侍卫的保护下,再回到属于他的吴国公世子府时,已是天将傍晚。
“臣(奴婢)等恭迎皇太子殿下,殿下万福金安!”
这回来迎接朱标的,就不仅仅是八十七名有头有脸的管事了。毕竟,这是朱标受封太子的第一天,理应隆重欢迎。毕竟,朱标很快就要搬离这里,入住太子东宫,那些丫鬟仆役侍卫,谁不想在朱标面前露一小脸,以求给太子爷留下点印象?
所以,现在跪倒在朱标面前的,黑压压一大片,能有五百多人。
当然了,人数太多,适得其反,朱标反而对谁都没什么印象了。
“起来吧!我累了,都散了吧!”
举行各种仪式,正襟危坐,简直比打仗都累。朱标劳累了一天了,现在真没什么说话的兴致。
没兴致就不说话。
下位者要考虑上位者的心情,上位者就完全不必。
朱标挥了挥手,命众人散去。
“是。”
众侍卫、丫鬟、仆役答应一声,往后散去。
只有姚广孝、张定边、梁珉、如意、王兴宗,陪着朱标一起往里走。
“太子殿下……”姚广孝提醒道:“您现在身份不同了,得改自称,再说‘我’不大合适?”
“所以,我得自称本宫?”筆趣庫
太子东宫嘛,朱标最规规矩矩的自称,还真是“本宫”。朱标从理性上,也能够理解。但朱标从感性上,总觉得这“本宫”的称呼娘们唧唧的,下意识里抗拒。
他说道:“以后我在比较庄重的场合,还是自称‘孤’吧。平时,就自称‘吾’。当然了,在你们这些近臣面前,自称‘我’,似乎也无不可。”
“殿下英明。”
“孤”是一般王侯的自称,当然不如“本宫”正式。但还是那句话,朱标是上位者。上位者,是可以不守规矩的。
另外,朱标随口一句“你们这些近臣”,真是让包括姚广孝在内的四大总管在内,心里面热乎乎的。除了说“殿下英明”,还能说什么呢?
朱标回了内宅,在温香暖玉的服侍下,好好洗了个澡,又小憩一会后,疲劳尽去。
“这就是大明太子的金册金印啊……”
吃了晚饭之后,朱标这才有闲暇,好好欣赏一下他的太子金册金印。
所谓金册,通俗来讲,就是“任命书”。只是别人的“任命书”是纸,或者绫罗绸缎,朱标这个大明皇太子的任命书,却是用了两个金片。
每个金片都长一尺二寸(大概四十厘米),宽五寸(大概十六厘米),厚二分五厘(大概是一厘米),这分量本身就相当不轻了,大概能有两斤半。
两个金片上,刻着朱元璋册封朱标为皇太子的诏书的内容,并且用红丝线串联起来,就是所谓的“金册”了。
整个金册大概能有五斤多。
也就是说,朱标这个大明太子,光是“任命书”,就用掉了至少五斤黄金,其贵重可见一斑。
除了金册,就是“金印”了。
金印,就是太子的印玺。这玩意儿正式的名称,是“太子之宝”。
私凭文书官凭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