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却微微摇头,正色道:“实话说,儿臣不愿意!”
“哦?为什么?”
“呃……”
朱标仔细想了一下,字斟句酌地道:“主要有三个原因。其一,说句不谦虚的话,儿臣自问,受父皇精心培养这么多年,治政理国之能当不在父皇之下。但是,论起勤政么……古往今来,父皇之勤政天下第一,儿臣自愧不如。为国家计,大明这个家,还是父皇当为好。”
这是朱标的心里话。
每天天刚蒙蒙亮,就开始早朝,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儿,将大明一切日常事宜处理完毕。到底好不好?
好!
简直太好了!
朝廷各部门之间,不知少了多少扯皮,提高了多少效率。另外,从培养官员的角度,能让朝廷每个官员耳濡目染,明白朝廷是如何运作的,理解朝廷发布各种政令的苦心,其意义更是如何形容都不为过,
还有,皇帝一条处理朝政十四五个小时,到底好不好呢?
当然也是好事了。
首先,是官员们各种需要向上请示的事情,朝廷回应得极快,效率极高。其次,很多两难的事情,皇帝做出批示,就算担了最大的责任,下面的人不知减少了不知多少顾虑。其三,皇帝拍板,和普通大臣拍板,执行效率能一样吗?
所以,朱元璋处理政务的办法,是效率最高的办法。对大明帝国,有着极大的好处。
但话说回来,每天四更天不到就起床,一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一年就休息三天,那人生还有什么乐趣?
生产队的驴也不能这么使啊!
也就是朱元璋,天生异禀,还真是坚持了不少年头。
最近几年,即便朱元璋都有些松懈了。经常每月休息那么几天,让朱标代为处理。
朱标做监国之后呢?他总不能让朱元璋代替吧?毕竟,儿子为老子分忧,天经地义。让老子为儿子分忧,对于儿子来讲,就是大逆不道了。ps
可以想见,无论如何,朱标是不可能长期坚持,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一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年仅休息三天的。
“你啊!就是想偷懒!”
朱元璋摇了摇头,眼中却充满了笑意。毕竟,“古往今来,勤政第一”的名号,他听着还是极为受用的。
“其实啊……”朱元璋又拿起一块西瓜,嚼了一口,道:“咱没标儿你想得那么古板。别说指望后世儿孙,都如咱一般勤政了。就是指望,他们能有标儿你一半优秀,都算咱人心不足蛇吞象。但是,那又怎么样呢?儿孙自有儿孙福,这天下咱迟早是要放手的。再说了……”
“什么?”
“这不是有钾肥嘛!自从确认了钾肥的作用,咱就看开了。即便皇帝没之前那么勤政,又能怎么样呢?只要老百姓,有饭吃,有衣服穿,这天下就出不了大乱子。”
朱标道:“那儿臣再说第二个原因。父皇,您这沙盘,现在有些过时了,其实现在这里……这里……都是帖木儿帝国的地盘。”
他站起来,在巨大的沙盘上,比划了一下。
现在的帖木儿帝国,大概相当于后世的乌兹别克,哈萨克,吉尔吉斯,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以及部分伊拉克,部分叙利亚,和部分土耳其、部分天竺。
朱元璋道:“这个帖木儿帝国相当不小啊!”
朱标道:“确实不小。现在我大明,单从面积论,大概是两千多万平方公里。帖木儿帝国,是五百多万平房公里。但是,父皇也知道,我大明精华之地,其实,也就是四百万平方公里左右。”
“标儿说得对。”朱元璋掰着手指,算道:“论起精华之地来,我大明也就是直隶、浙江、湖北、湖南、江西、四川、福建、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甘肃、四川,这十三个行省,大概四百万平房公里的土地。然后,用这四百万精华之地,控制其余一千七百万的国土。那,这帖木儿帝国的五百多万平方公里土地,都是精华之地?”
受朱标的影响,“平方公里”已经成为大明朝廷衡量土地的正式单位,朱元璋并不陌生。
朱标道:“就算不是精华之地,也差不太远了。据儿臣所知,帖木儿治下的子民,大概是三千万左右。”
“有这么多?”
说实话,这几年朱元璋越来越倦政,对帖木儿帝国还真没怎么了解。他一直以为,遥远的西方,都是一些未开化的蛮夷而已,征服起来不算太困难。君不见,成吉思汗的大军,一直打到欧洲了吗?
直到朱标说出三千万这个数字,朱元璋才前所未有的重视起来。
他面色一肃,道:“土地五百多万平方公里,人口三千万左右。粗略算起来,这帖木儿帝国的战争潜力,大概相当于我大明整个江南之地啊!不可小觑!”
“不仅仅是不可小觑。”朱标正色道:“帖木儿帝国不除,迟早会成为我大明的心腹大患啊!”
帖木儿帝国当然会成为大明的心腹大患了。
在历史记载中,帖木儿曾经组织了六十万大军,对大明发动远征。只是天不假年,病死途中,这场远征才草草收场。
后世不知多少人津津探讨,如果帖木儿没病死会怎么样?
在世界历史上能排到前几位的征服者帖木儿,与大明永乐大帝的碰撞,到底谁输谁赢?
不谈后世对谁输谁赢的具体判断,只说朱棣对帖木儿的判断——另外一个颉利可汗。
对,就是那个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