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在登上吴王位后的第一天,就连发了五大政令。
但是,细究起来,这五大政令,只有第一条改组中书省以及第三条全部公文加标点,算是比较大的动作。建不建应天学府,对朝政有什么挂碍?发不发勋章,朝廷官员的权责有什么变化?朱标做吴王世子,更是理所应当。
事实上,即便在接下来的一个整月里,朱元璋的改革政令也仅仅下发了一道而已——减收官店钱。
所谓官店钱,就是商税。
原来,吴国境内大宗货物批发,都要在官店内进行,朝廷十取其一。吴国正式开国,朱元璋觉得这商税收的太高了,改为百取其五。应天城内的物价应声下降,百姓们也算沾染了些吴王登位的好处。
朱元璋进行的改革如此之少,当然是因为陈汉残部了。
朝廷三十万大军围攻武昌,万事稳定为先。换言之,吴国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必须彻底灭掉陈汉再说。
这一日,白虎殿。
朱元璋道:“标儿,你回去准备一下。三天后,跟咱去一趟武昌,把陈汉灭了。”
朱标微微一愣,道:“儿子不用在应天监国?”
“你在军中,照样能替咱处理政务。更关键的是……”
顿了顿,朱元璋意味深长地道:“亲眼目睹一国之灭亡,这种事情可不多见,标儿你不可错过啊!”
陈理今年十岁,仅仅比朱标大一岁而已。
如果朱元璋富贵之后,有一丝一毫的懈怠。恐怕,在鄱阳湖之战中,战死的就是朱元璋。今日面对国破家亡的,就不是和朱标年纪相仿的陈理,而是朱标本人了!
如果朱标登基为帝后,沉溺于享乐之中,不理政事,也未必不会丢了君王之位,身死国灭!
很显然,朱元璋认为,这是一个相当难得的,对朱标的教育的机会。
书本上的知识算什么?
每日奏章上书写的政务,又算什么?
这种亲眼目睹的历练,才是最为震撼人心,最为能难得的。
朱标点头道:“明白!儿子定以陈氏之亡为戒,好好守住咱们朱家的江山。呃……父亲大人上次攻打武昌不大顺利。这次再战武昌,有把握吗?”ps
“标儿放心。”
朱元璋当然明白朱标是什么意思。这是吴国立国后的第一战,如果打得不够漂亮,自己的面上可就不大好看了。
他仔细计算道:“鄱阳湖大战,陈友谅倾国而来,几乎掏空了陈汉的国库。后来,陈友谅被困鄱阳湖,粮草不济,又命人从武昌运出了五百艘船的粮食。结果,被你那堂兄朱文正得了消息,一把火烧了他五百艘粮船。所以啊,武昌城内的粮食,本来就剩的不多。后来,又被咱们的大军围了将近四个月……恐怕现在,武昌的粮库里都能跑耗子了。”
朱标心中一动,道:“所以,张必先要么眼睁睁地看着咱们轻松破了武昌,要么就在短时间内回援?”
能不能攻破武昌,陈汉丞相张必先一直是个关键。
他一直率三万军在外引而不发,让吴国的三十万大军不得不随时保持戒备,无法全力攻城。
但是,随着武昌城内粮食将尽,张必先已经失去了战争的主动权。pδ
换言之,决战的时刻,到了!
“不错,正是如此!”朱元璋阴阴地一笑,道:“陈汉丞相张必先,也算有些能耐,知道自己在外面比在武昌城内更能发挥作用。但到了现在么……已经由不得他了!”
……
……
三日后,吴王朱元璋率世子朱标,以及邵荣、徐达、廖永忠、俞通海等主要大将,在三千名军士的保护下,再次出征武昌。
如朱元璋父子所料,就在他们刚到吴军大营不久,营外的洪山上,已经出现了张必先的旗帜。
与此同时,洪山上还升起了三道狼烟!
“三千人?很好!”
朱元璋眼见这三道浓烟,简直大喜过望。
很简单的道理,他既然早就打定了围点打援的主意,自然在四面八方安排了足够的斥候。
洪山上的斥候,如此不顾危险,点燃了三道狼烟。按照事先约定的暗号就是:张定边的前锋部队,只有三千人。而且,张必先本人,就在这三千人里面!
“诸位兄弟!”
朱元璋缓缓向身后的吴国诸将看来,道:“张必先是什么人,大家都听说过吧?当初,陈友谅和张定边、张必先三人结义打天下。张定边有五缕长髯,自比关羽关云长。张必先鲁莽暴躁,绰号“泼张”,自比那张飞张翼德。陈友谅,自然是自比刘备了。现在,那所谓的‘刘备’已经被咱们在鄱阳湖取了性命。所谓的‘关羽’,也被标儿射瞎了一只眼。现在,就剩下这‘泼张’猛张飞了!兄弟们,你们里面,有没有人,敢率五千精兵,迎战三千精兵的张必先?”
“末将愿往!”
“末将愿往!”
……
众武将纷纷请战。
没办法,朱元璋的话实在太气人了。手下五千精兵,都不敢打三千精兵的张必先,那大家还做什么吴国大将啊?回去带孩子吧!
不过,话说回来,当朱元璋的目光,投到谁的头上的时候,大多数人的瞳孔不由得一缩。
张必先!
毕竟是张必先啊!
武力不在于张定边之下的存在!
张定边什么能耐?在吴国战舰上,杀得吴国最精锐的八枝壮士胆寒!要不是世子朱标出手,朱元璋恐怕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