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藏国>第1246章 毒烟箭筒

第1246章毒烟箭筒

两千支燃烧的毒烟箭筒射入城内,城内顿时白烟阵阵飘起,很快便浓烟弥漫。

紧接着第二轮两千支毒烟箭射入关城内,整个关城都被毒烟笼罩了。

“停止射箭,全军撤退!”

中郎将大喊一声,弩军纷纷收起弩箭,举盾后退了。

李晟看了半晌,令道:“上去一支斥候军查看!”

一支数十人的斥候士兵向关隘奔去,不多时奔到关城下,为首的校尉注视关城上片刻,下令道:“用钩绳攀上去!”

十几根钩绳甩上城头,士兵们向上攀爬,最后校尉使个眼色,十几人同时跳上城头。

城头上竟然空荡荡,没有一个人,不过有十几具尸体堆在甬道下,他们应该是下城时被毒烟熏倒了。

校尉抽出一支火箭,点燃向空中射去。

王思礼笑道:“看来关城已经到手了!”

但大军没有立刻北上,直到一个时辰后,毒烟渐渐散尽,大军开始进入关隘。

一百多名守军被毒死了近一半,其他士兵早已见势不妙,逃之夭夭。

从井陉出来,唐军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补给,从太原送补给过来太远了一点。

必须就地解决,之前也有方案,那就是尽快拿下真定县。

根据之前得到的情报,真定县粮仓有十万石粮食和十万担黑豆。

仓库内还有盐、布匹、生铁等战略物资。

李晟当即命令虎贲郎将王琨率领一万骑兵直扑真定县,要求他务必保住粮仓。

真定县是恒州的州府所在地,也就是今天的河北正定县,今天的石家庄唐朝叫石邑县,邑就是庄园、庄子的意思。

李宝臣目前有军队四万人,其中一万人加入了合纵军,由田承嗣指挥,而李宝臣手中只有三万两千人。

三万两千人中,主力两万人驻扎在瀛洲河间县,这里也是李宝臣的都城。

其他一万两千人则分别驻扎在他最看重的三个州,恒州的真定县,赵州的赵县,冀州的信都县,每个县各四千人。

信都县被李纳偷袭,四千驻军损失一半,其余两千余人撤退去看赵州,使赵县的兵力达六千余人。

真定县目前有四千驻军,不料唐军的速度太快,驻军刚刚收到井陉败兵的消息,唐军一万骑兵便杀到了真定县,四千士兵来不及撤退了。

真定县的守军主将叫做陈滔,他趴在城头,望着城下杀来的一万骑兵,他的士兵还在收拾,唐军就杀来了,这让他怎么办?

这时,几名唐军骑兵飞奔而来,将一封信射上城头。

有守军士兵拾到,连忙向主将陈滔汇报。

陈滔急忙打开信,信中有两个选择,第一,他们投降唐军,不以战俘论处,全部释放回家。

第二个选择,封闭粮仓府库,准许他们向南面赵州方向撤退。

这让陈滔十分为难,按理说第一个选择对士兵最好,但他不能选,他的妻儿父母都在河间县,如果他投降,李宝臣一定会杀他的家人。

只能选第二个,但陈滔很担心唐军说话不算话,一旦他率军出城,唐军恐怕不会放过他。

这时,副将李善陶出主意道:“我们可以让数万百姓从北城逃命,唐军骑兵必然被吸引过去,然后我们从南城撤退,再及时烧毁滹沱水上的大桥,骑兵就没法追杀我们,我们可以撤退到赵州。”

这个办法不错,虽然有点冒险,但可以一试。

陈滔当即下令全军在南城门集结,这时,大量惊恐的百姓要逃命出城。

陈滔便让手下将百姓全部引导去北城,又下令开启北城门,北城门开启,数万百姓汹涌向城外逃去,哭爹喊娘,一片混乱。

果然,唐军一部分骑兵向北城奔去。

“开启城门!”

陈滔大喊一声,城门开启,吊桥放下,陈滔率领四千士兵狂奔出城,向南面的滹沱水方向逃去。

唐军主将王琨就在他们身后数里外,远远看着对方出城,他却按兵不动,待敌军全部出了城,王琨当即下令,“追赶敌军!”

七千骑兵发动了,在后面追赶,但唐军并没有全速追赶。

王琨下令追赶的目的是要让敌军向南逃跑,而不是向东逃命。

南面有两条官道,一条官道是沿着滹沱水向东而行,另一条官道是渡过滹沱水向南赵州方向。

滹沱水是发源于太行山的一条大河,蜿蜒向东流去,又折道北上,最后在沧州北部注入漳水,不久便流入渤海。

滹沱水上有不少桥梁,但真定县只有一座。

滹沱水距离真定县很近,只有三里,四千军队一路狂奔,陈滔还在犹豫要不要向定州方向撤退。

这时,后面士兵大喊,唐军骑兵已经从后面追赶而来。

陈滔吓得魂飞魄散,向东撤退的念头顿时无影无踪,打马向南面大桥冲去。

四千成德军也同样惊恐万分,丢掉兵器,脱去盔甲,撒腿狂奔,奔上桥立刻洒上火油,唐军骑兵已追到百步外。

“点火!快点火!”

桥上还有一百余人,陈滔急声下令点火。

“轰!”

火油被迅猛点燃,瞬间整个桥上都是熊熊烈火,一百多名最后的士兵被烈火吞噬,哭喊着跳下去桥去,被汹涌的滹沱水卷走了。

奔到桥边的唐军骑兵勒住战马,王琨注视过河敌军,他们果然是向南逃走了,眼见着四千敌军渐逃渐远。

王琨当即下令大军回县城。

唐军随即占领了


状态提示:第1246章 毒烟箭筒--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