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藏国>第859章 巡视难民

第859章巡视难民

李邺在家里呆了半个月,又再次启程前往灵州,目前河北难民问题是陇右的重中之重,李邺在看望了自己的新生的儿子后,又起身前往灵州。

这一次他依旧是带着清羽同去,清羽骑马跟随李邺,没有乘坐马车。

四天后,李邺抵达了丰安镇,丰安镇隶属鸣沙县,一直是朔方节度府的采矿重地,目前有近两万人在这里采矿。

一个是铜铁矿的铜铁矿,还有一处露天煤矿。

丰安镇就是今天的宁夏中卫县,煤炭储量十分丰富,品质也极高,朔方节度府派军队在这里小规模开采煤矿,主要是用作冶炼燃料。

李邺站在高处,望着远处数千人在挖掘煤炭,将一筐筐煤炭放在大车上,再由大车运往数里外的黄河边。

李邺在路上一直在考虑难民的过冬问题,把难民暂时放在灵州也是他们再三考虑的结果,把难民直接带回陇右不现实,主要时间上来不及。

而灵州百姓在安史之乱后,朔方军被调走,他们没有了安全感,跟随天子大量南迁关中和汉中,现在灵州人口稀少,正好可以安置百万难民,考虑灵州连后来的几百万西夏国人都能养活,安置百万难民问题也不大。

但最难的就是今年冬天,朔方的冬天很寒冷,被大雪覆盖,怎么熬过今年冬天是重中之重。

过冬的关键就是取暖,取暖就需要燃料,木材、牛粪、骆驼粪都是燃料,李邺又考虑到了煤炭,烧煤无疑是最好的,方便、干净,做成煤球或者蜂窝煤更是方便。

但烧煤也有问题,那就是不能在房间里烧,会中毒,只能在外面做饭,当然,安全问题可以宣传,让大家明白会中毒,自然就不会在大帐内烧煤了。

这时,亲卫首领王松骑马奔来请示,“殿下,我们还去照壁山吗?”

“想去铁矿看看吗?”李邺笑问旁边清羽道。

“我跟着夫君,我自己无所谓。”

李邺便对亲兵道:“这次就不去了,直接去灵州!”

一个时辰后,队伍再次起身前往灵州,三天后,李邺一行抵达了灵州。

灵州这几个月的变化着实让李邺叹为观止,先是在两万士兵和五万民夫的努力下,在灵武县周围构筑了十座板墙式军营,每一座都十分庞大,周长近二十里,可以容纳十万人以上。

板墙式军营不像城墙还要厚度,它不需要厚度,就是用木头为骨架,用泥土加上麦秸夯制而成,晒干后非常结实,它最大的作用不是为了安全,而是抵御寒风。

大家都有经验,只要冬天没有风,虽然气温很低,但在温暖的阳光下,也并不觉得寒冷,可是一旦有了强劲寒冷的西北风,会把人冻僵。

所以构筑板墙式军营,无疑是最快捷也是最实用的办法。

远处还在构建几座新的板墙式军营,目前灵州已经超过百万难民了,十座难民大营比较拥挤,需要增加新的难民大营。

可能在中原,百万难民也最多盖三四座大营就顶天了,每座难民营拥挤不堪,屎尿横流,垃圾成堆,脏乱污浊到极点,一方面是接收方的财力问题,无法承受这么多难民,但更重要是态度问题,地方官府都是被动接收难民,能接收就不错了,想住好一点,怎么可能?

但河陇这次接收难民是主动接收,一方面是要解决河陇人口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是要获得兵源,再一方面主公李邺也能因此赢得天下名声。

名声太重要了,刘备当皇帝天下归心,一点阻力都没有,你让刘表或者刘璋登基当皇帝试试看,口水不淹死他们才怪,这就是天下名声不够。

宋江文不行武不就,资历也比不过林冲,凭什么当梁山老大,靠的就是及时雨的名声,靠的是他背后站着一个团队,靠就是晁盖受伤后,他在病榻前哭了三天,死活也不肯请医生的心黑毒辣。

目前朔方这边是刘晏负责,陈涣负责路上的难民通道。

刘晏和李抱真陪同着李邺巡视大营,大营内又用木栅栏分成十个区,大营内便出现了横街和竖街,和县城没有什么区别了。

“启禀殿下,这次我们把所有的家底都用上了,二十多万顶大帐,基本上能保证一户人家一顶大帐,我们还进行划区管理,在每个区内设置了围厕和垃圾点,每帐都有马桶,严禁随地大小便,一旦发现就会被鞭抽三下,我们每隔十天,就要用生石灰水洒一遍大营,还有,严禁喝生水。”

李邺点了点头,四处打量,一支支巡逻队在大帐之间穿行,大帐排列都很整齐,不过大帐前都晾满了衣物,但还是显得比较挤。

“如果着火的话,后果不堪设想啊!”

刘晏连忙道:“殿下,大营严禁用火,这是从襄阳以来的惯例,食物和饮用热水都统一安排!”

“热水可以敞开用吗?”李邺笑了笑问道。

刘晏摇摇头,“没有那么多木材!”

李邺笑道:“这次我来灵州,特地去了丰安镇煤场,是露天采煤,产量很大,每天能采煤十几万斤,以后你们用煤炭来烧水,这样热水就能敞开用了,尤其是冬天,热水很重要。”

刘晏大喜道:“殿下这个提议太及时了,现在树木很难采伐了,燃料比较紧张,卑职还在发愁,如果需要,卑职可以组织几万名砍伐树木的青壮去采煤炭。”

李邺欣然道:“那当然好,人越多,产煤量越大,还可以用煤粉和黄泥、麦秸粉以十


状态提示:第859章 巡视难民--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