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这场战争并没有其他国家介入战争:因为克里米亚战争之失败,俄国与奥国关系欠佳,加上俄国丢了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以东的所有土地国力大减一直在修养生息;法国的拿破仑三世认为奥军会得胜,又想得到莱因河附近的领土。两国也没有干预。
战争的经过不必说了,6月16日,普军开始占领汉诺威,萨克森和黑森。普鲁士美因河独立军团(约5万人)轻而易举地就挫败了兵力单薄的汉诺威和黑森军队。萨克森军残部后撤,并入奥地利北方军团。巴伐利亚未履行出兵10万的义务,没有给奥地利以实质性的援助。6月17日,奥对普宣战。20日,意大利履行意普军事同盟的条款,对奥宣战。意大利一直希望夺回威尼斯地区因此也算比较出力,所以直至积极展开军事行动时,奥地利实际上没有得到盟军支援,并且不得不同时对普鲁士和意大利两线作战。
普军在自己的战略翼侧和后方的安全有了保障的情况下,分兵三路在波希米亚发起进攻,1867年6月27日至30日间,普军在纳霍德和明兴格雷茨附近发起几次交战,迫使奥军退却。7月3日,在萨多瓦(见萨多瓦)克尼格雷茨地域双方进行了整个战争中最大的一次交战。贝内德克再次错过了各个歼灭陆续开到并先后投入交战的普军的战机。结果,奥军惨败,约1.8万人战死,2.4万人被俘。只是由于普军指挥失策(7月7日起方着手组织对奥军的追击),奥军才免于全军覆没。在进攻维也纳问题上毛奇和俾斯麦之间产生了分歧。毛奇主张强攻维也纳。俾斯麦则认为,此举会给今后普鲁士的欧洲政策带来困难。他坚持挥师转向匈牙利。结果,照此执行。奥地利面临丧失匈牙利的实际危险,不得不停止军事行动,于7月22日签订停战协定。8月23日,普鲁士和奥地利在布拉格签订和约。
为了避免法国或俄国干预战争,俾斯麦劝谕威廉一世迅速跟奥地利议和,不急于求成。奥军接受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的调停,跟普鲁士在8月23日签订布拉格条约。根据条约,德意志邦联正式解散;普鲁士兼并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汉诺威、黑森-卡塞尔、拿骚公国及法兰克福;奥地利永远不得干预德意志一切事务。由此,普鲁士能够在1867年成立北德意志邦联,向统一德国的目标迈进。普鲁士没有要求奥地利割地赔款,令她日后可以与奥国结盟——奥地利所惧怕的势力,反而是意大利人和斯拉夫人的民族统一主义。战后,普鲁士主宰德意志事务。
至此一个统一的德意志已经逐渐形成,当然真正让德国团结和诞生的还是那场至关重要的普法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