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抗战烽火之开国大将>第二百一十九章 噩梦之五 究竟是谁埋谁!!!

第二百一十九章噩梦之五究竟是谁埋谁!!!

枪声过后,当大家还没有回味过来是什么一回事的时候,伪军团副贾青云哭喊声从队伍后面传了过来。

“大哥,你醒醒,大哥你别吓我!你可千万不能死啊!”

原来是这一通枪响过后,别人的问题倒不大,没有受伤,除了受到一点惊吓以外,连皮都没有伤到,反而是伪军团长贾九斤中枪倒地了,像一条刚吃了刀子的死狗一样,倒在地上不住的直伸腿,一只手抬了起来似乎是想说什么,但是不等伪军团副贾青云把耳机贴上去,那只刚才抬起了手臂又突然的一下子落了下去。。

胸口连中五枪,几乎被打成了烂麻包,腹部也中了一枪,鲜血像喷泉一样从贾九斤的胸口直往外pēn_shè出来,团副贾青云用手去捂都捂不住,受了这么重要的枪伤,任何一个头脑正常的人看了之后,连想都不用想,肯定是死定了。

看着不住的往外出凉气的伪军团长贾九斤,团副贾青云情不自禁的大声哭了出来。

而在伪军团长不远处的日军中队长麻原生太郎则有些惊魂未定的躲在一块路地的岩石后面,不住的用手擦拭自已额头上正在往外流的冷汗。

因为就在刚才,也就是刚才的冷枪响的时候,这个混蛋刚刚在生死之间才走了一遭,就差了那么一点点、只差一点点,二发从某个暗处射出来的子弹,几乎就要击中了麻原生太郎的脑壳,就在刚才他甚至感觉到子弹从他的耳朵飞过所时产生的气流。

“杀***!”平复了一下刚才惶恐的心情,指着可能是枪手开枪的方向,中队长麻原生太郎疯狂的挥舞着指挥刀叫嚣着。

于是,大大、小小的日伪军们纷纷对着刚才为个可能隐藏枪手的方向毫无目的乱射了起来。

“乒乒、乓乓”的枪声又次响彻山谷。

但是与上次一样,除了那些山上枯枝烂叶,其他的什么也没有,枪声过后,整个山谷又重新恢复了死一般的宁静,现在每一个日伪军的官兵都是惶恐不安,生怕些藏在暗处的枪手把枪口对准着自已的脑袋。

于是大家都惊慌的将目光转向山谷周围那些可能隐藏枪手的地方,便是奇了怪了,意没有发现一点的线索。

多少年以后,参加过一次战斗的抗日老战士苗松原回忆录《我的抗战》中讲:

“当时我们狙击组接到的命令是,无论如何,一定要想法在第一时间干掉伪军团长贾九斤,以平息群众的怒火和民愤。

可是这个狗日手握重兵、狡猾的很,我们的人难有机会靠近他下手,加之他平时行踪诡异,跟本没有任何规律可言,当地的地下组织一直没有机会干掉他。

因此,当我们的队伍一到达当地后,当地的地下组织就请求我们部队想办法一定要把这个狗日的汉奸先除掉。

考虑到无法就近射杀,所以我们就采取了远程狙杀这个方案,当时的我们射杀的距离还是蛮远的,有近八百米之多。

为了防止让这个杂种再给他跑了,所以我们在狙杀他的时候,用了六个射手同时对付他,我当时被委派为第一射手,其他的五名同志作为副射手,在我的枪响之后,其也的五名射手在第一时间补射,为的就是不至于一击不中,让他给跑了。

当时我们用的是美制的八大粒,那个枪,精度好,弹头也重,杀伤力极大,比当时日本人手中的三八大盖强的没边了,加之是自动上弹,非常适合快速补射,所以就成了我们狙击队的标准配枪。

为了这次远程狙击,我们还持意的增加每发子弹的发射药量,尽管这样对枪管、枪膛的伤害很大,但没有别的法子,只有这样以来,才可以使得我们射出付出的子背景弹道更平直,也更远,精度也更高。

但是这样以来,开枪的动静也就大了起来,尽管我们也整了自制的消声器,但是效果仍是不大。

那开枪的动静,简直是太招人了,很容易就会暴露目标,幸好是一人就打两发,打完了就撤!

我纪得很清楚,我们的人在伪军的官兵中间费了好大的劲才找出这个杂种,原来是他为了防止我们这种射手的伏击,竟然穿着和伪军士兵一样的军装,而且还将帽檐压的很低,混在伪军前进的人群中非常不好认,好在我们在第一时间找到了他那个跟屁虫伪军团副贾青云,根据他最终锁定了这个狗汉奸。

我当时第一枪就命中了这个狗汉奸的胸口,第二枪补射也同样击中了他的胸口,至于其也的几枪,我就不知道了,由于那么多人都瞄准贾九斤,究竟那几枪是谁击中的,至令我也说不清楚,总之是其他的几名副射手的杰作。

提起这个伪军团长贾九斤,我不得不多说一些他的故事,这个狗日因为生下来足足有九斤多重,所以他那个该雷劈的老爹就给他起了个名字叫贾九斤。

他们家以前是当地的一个富户,可是后他那个该雷劈的老爹留学东洋(也就是小日本,当地的群众一直都这样称乎),并且娶了一个日本女人,再后来生下了这个杂种,日本人进来的时候,他爹第一个就当了汉奸,做了鬼子的维持会长和民团团长,他这个杂种儿子自然就干了鬼子的维持会副会长,可是好景不长,后来被我们的武工队给镇压了,四个武工队员乘夜潜进狗窝,一枪毙了这条老狗,而是他个狗日的却因为上茅厕躲过了这一劫。

这个狗日的,真的是太他妈的


状态提示:第二百一十九章 噩梦之五 究竟是谁埋谁!!!--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