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国势>第128章 清室退位
立,张謇挑了头,华侨联合会同时成立。上海的大清银行改称中国银行。”

“我已和周学熙透过风了,到时候天津、北京的人民银行分支由他负责筹建,上海、南京地由张謇负责。”秦时竹踌躇满志地说,“革命即将告一段落,建设时期要开始了……”

2月12日。隆裕带着溥仪在养心殿举行了清王朝的最后一次朝见礼仪。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仍然称病不入朝,外交大臣胡惟德、民政大臣赵秉钧、度支大臣绍英、陆军大臣王士珍、海军大臣谭学衡、学部大臣唐景崇、司法大臣沈家本、邮传大臣梁士诒、工农商大臣熙彦、理藩大臣达寿等内阁成员,头戴翎领、身穿袍套,进入乾请宫内东南角上地廊子里落座候旨。他们默默无语地坐着,喝盖碗茶,脸上的神情却大不一样。胡惟德、赵秉钧、王士珍眉飞色舞,一副欣喜若狂的样子;梁士诒眯着一双神秘莫测的眼睛;沈家本和唐景崇一脸木然。表情迟钝;绍英满脸愤懑;达寿无可奈何地低着头;谭学衡和熙彦则是怅然若失的表情。

一个小苏拉通报:“太后已至后殿,请各位大臣上殿。”

十位大臣一齐起立,整了整头上的翎领和衣服,由胡惟德领头朝大殿鱼贯而入。进入大殿,老胡在离宝座一丈远地地方站定,各位大臣依次横列在他地两旁,面向宝座站定。大殿内4个佩着军刀地侍卫武官。站住大臣的身后。世续和内阁协理大臣徐世昌也前来上朝。

“太后驾到!”隆裕在两个太监地引领下,领着溥仪慢慢从后殿走向宝座,步履蹒跚,两眼无光。老胡带领众国务大臣朝隆裕三鞠躬后奏道:“总理大臣袁世凯身体欠安,命我带领各位国务大臣前来给太后、皇上请安。”

隆裕点点头。勉强回答道:“好!袁世凯为国家、为皇室出了不少力,南北议和,做到如此优待皇室的条件,也是不容易。哀家按照议和条件,把国家大权交出来,让袁世凯去办共和政府。今天就颁布诏书,实行退位!”

御前太监把诏书放在隆裕面前。她看了几行。泪水便模糊了双眼,忍着悲痛。勉勉强强看完。这大清268年的江山,由她拱手让出,实在是不愿啊,但又无可奈何。刚才只是故作坚强,现在要紧关头也顾不得太后地体面,“哇”地一声嚎啕大哭起来,双手死死抱住退位诏书,叫喊:“祖宗啊!祖宗呀!……”

溥仪见她哭了,也跟着哭了起来,整个大殿,充满了恐怖、阴森、悲切的气氛。此时此刻,好几个大臣流下了泪水,胡惟德哽咽地对着哭得死去活来的隆裕毕恭毕敬地劝奏:“太后,现在大局如此。太后能睿明鉴远,顾全皇室,顾全百姓,袁世凯和群臣、百姓岂有不知?绝不会辜负太后的一番慈衷善意。况且优待条件已经确定,今后必然做到五族共和。敬祈太后保重、太后放心!”

隆裕听了,反而更加伤心,双手仍旧紧紧地把退位诏书捧在怀里。老胡料想不到,他善意劝解竟然一点不起作用,正在着急时,站住身边的赵秉钧赶紧向他使了个眼色,用手指了指衣袖。胡惟德恍然大悟,想起入宫前,赵秉钧给他了一份伍廷芳发来的孙中山电报,急忙从袖里拿出,上前一步,惊慌地奏道:“禀太后,这里还有一份孙文的电报,我差一点忘了奏报。”

一听有孙中山地电报,隆裕连忙止住了哭声,抽抽答答地问:“电报里说些什么?”

“万急!上海伍秩庸代表鉴:今日经参议院同意,如15日中午12点钟以前清帝不逊位,则收回逊位条件。此布,即转北京。总统孙文。震。”

隆裕听了,浑身一震,赶紧拿出玉玺,注视着诏书,在世续的指引下,两手抖动着盖过了御宝,交给了胡惟德,泣不成声,哪能坐得住,几个宫女扶着她入寝宫去了。

大清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即中华民国元年二月十二日,清帝退位诏书颁下,帝制结束,中华实现共和!

一干人等拿到想要的东西后,立即直奔袁世凯的府邸,向他覆命去了。这道诏书,是胡汉民委托张謇起草的(他是状元公嘛),袁世凯和徐世昌商议后,又在里面加了一句“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一句,以示其权力得自清廷,而不必受革命政府约束,同时又由此造成一种“北洋正统”地观念。孙中山知道后大为不满,但诏书既然为退位之书,就等于政治遗嘱,更改不得。

后来,袁世凯在外交大楼正厅里恭恭敬敬地接过诏书,到场的一百多官员神情肃穆,对他们来说,大清终于结束了。袁世凯终于等来了这一天,于是便迅速地落实早已着实做好的工作,在上面署了名,盖了章,算是行使总理大臣的副署权,接着就是颁布天下。

最后,他通电全国,宣布赞成共和。当天晚上,袁世凯让人帮他剪掉了脑后的辫子,在剪发的过程中,他不住地开怀大笑,在他的一生中,这种得意是非同寻常地。想想就在4个月前,他还是一个“开缺回籍”地前大臣,在辛亥革命波澜壮阔的历程中,将各方面势力玩弄于手掌,终于攫取了全国政权,怎能控制住自己内心地得意和狂喜呢?

“皇帝,一切都过去了。”

“皇额娘,是什么都过去了?”

隆裕太后一时语塞,焦黄的脸上露出尴尬的神色。

溥仪看太后脸色很难堪,于是道:“是孙文的革匪和袁世凯奸贼


状态提示:第128章 清室退位--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