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国势>第117章 溢出效应

“山西一共才1000来万人口,精壮男子最多200万(1840岁),本来已分流了一部分人去工厂或开垦,现在又一下子有这么多人去修路了,田里的劳力就迅速减少,这田就没人种了。那么高的地租谁交得起啊?特别是那些佃农,8月份佃期届满,就不高兴续佃,纷纷跑去修路队,明摆着修路来钱多嘛!这样一来,一方面是粮价下跌,为了弥补损失,地主还想再提高地租,另一方面是农民觉得种地效益不好,两边谈不拢,佃农就只有都跑了,这地就只能抛荒了,连带着二地主也没了踪影。抛荒最着急可不是农民,而是地主,人误地一季,地误人一年!他们能不着急吗?就只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啦,卖的卖,转变经营方式的转变经营方式。毕竟地荒着税收可不荒着的啊,要是没有个万全之策,明年就等着亏本吧……”

夏海燕补充道:“有些地主见情况不妙就动起了歪脑筋,打算种鸦片,现很高。可鸦片一种等于是犯了天条,现在不少部队士兵都复员回去做了警察,看见还有人胆敢种植鸦片,哪里肯放过?自然又是罚款的罚款,判刑的判刑。而且,就算是种出来在山西也不好卖。蓝天蔚下了命令,各地抓到的大烟鬼一律送去修铁路。”“秀豪可真够狠的。大烟鬼身体本来就差,这一修铁路,还不把小命给送掉?”

“是啊,本来罚款对他们没有什么威力,但现在一听送去修铁路,打炮眼。谁都不敢沾那玩意,这不是和小命过不去吗?这可是议会讨论通过的……”

“现在山西局面比起以前,那是好多了。很多地主把地卖了。打算投资工商业,很多人还不觉悟,妄想继续守着,看来年的转机,我可以放心地说,来年情况还要不妙……铁路还要再大力修建。垦荒还要再大力发展,看他们把地荒着怎么办?看他们找谁去种?”秦时竹说到这,继续对夏海燕说,“海燕,你接着讲。”

“刚才说到了溢出效应,其实,军队也沾了溢出效应的光……”

“此话怎讲?”

“第一,粮食和其它农产品价格下跌。有利于军费日常维系开支的减少;第二。农产品价格下跌,预示着劳动力价格的下跌,那么诸如衣服、皮靴、毛毯等劳动力密集型轻工业产品也将显著下跌,这部分军费也必然减少;如果我没有分析错的话,那6500万军费至少可以节约一成到一成半,换句话说。同样数字的军费可以支撑27万人。”

“这还比较有道理,宁武前些日子是给我来了个文件,说因为招标,比预定费用降低了不少,我当时还没有往这方面考虑。”秦时竹想了想,“好好好,有钱就好,省得秉三看见我就大眼瞪小眼。”

大家哄堂大笑。准备继续听夏海燕往下说。\

“报告大帅,这是新疆方面发来地密电。”夏海燕正待开口,秦时竹的副官进来了。

“新疆?”秦时竹愣了一下,虽然新疆也在北疆管辖范围内,但新疆都督杨增新平时对他只是敷衍了事,这次居然发密电给自己,出了什么大事?

原来,外蒙叛国集团宣布独立后。有一些具有爱国心的蒙古族部落并没有跟随响应。阿尔泰地区就名列其中。为占领整个蒙古,库伦集团在侵占科布多后。调整部属,准备向在蒙古西部的阿尔泰地区进犯(阿尔泰虽在蒙古境内,但在清代,一直设有阿尔泰办事大臣,在行政关系上独立的)。当时,阿尔泰驻军不满1000,首领帕勒塔亲王惶恐动摇,企图后撤。杨增新一面电令他“静守待援,力保疆土”,一面通告北京政府准备迅速增援。杨增新气量狭窄是一方面,但在涉及民族利益上还是不含糊的。在北京还没有回复时,先期派遣了10个营(200余人)地援军到达阿尔泰,决定采取以攻为守的方针,立即收复科布多,牵制外蒙叛军。

但袁世凯政府正派遣陆征祥和沙俄进行谈判,一味迷信于政治解决,下令“切勿轻率进军”,要求杨增新命令部队退回察罕古通,以免“扩大事态”。杨增新不甘心,想来想去,还是再请示一下秦时竹再说,至少名义上新疆还受北疆管辖,这份电报就是他发来的请示电。520

关键时刻,秦时竹站出来给他撑腰,密电:“立即率军收复科布多,巩固城防,牵制外蒙叛军,若有闪失,本巡阅使一力承担……”

“看来那500万要动用了。”沈麒昌叹了口气,口上说道,“外蒙形势紧啊。”

“什么500万?”禹子谟根本就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经过沈麒昌的解释才反应过来……

“这事情做得对,确实不能丧权辱国,军费有困难我一定想办法,实在不行,从铁路建设费里拿出一部分来先渡过难关……”

“铁路建设费是不能动用的,如果再不行,还是老法子,发行债券,让北方实业认购。”秦时竹说,“我也不希望事态扩大,但很多事情不是以我个人意志为转移的。中央政府虽说在交涉,但你们想必也清楚,凭他们的这种手段,能交涉出什么结果来?最终还得在实力上见高低……”

“我有个主意,可以给俄国人造成压力。”禹子谟解释道,“俄国卢布(俗称羌贴),流行于北满各地,尤其是长春以北的中东铁路沿线,黑龙江、吉林市面上也流通着不少俄国卢布(前清时代中国纸币贬值较快,信用不太可靠,因而商、民比较倾向于卢布,当时约在中国东北流通1亿左右),我们可


状态提示:第117章 溢出效应--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