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国势>第183章 辽阳战血(22)

第183章 辽阳战血(22)

第一天的战斗,虽然辽阳军有惊无险地守住了阵地,但其中的艰险只有亲身经历才能深切体会到:

75%的工事受到了敌军炮火的密集覆盖,其中,15%的工事直接被命中或中近失弹,另有15的工事被日军敢死队以肉弹引爆……统计下来,居然有2成以上的工事被摧毁或者不堪使用。

在人员方面,一直厮杀在一线的4、5两团自不必说,便是6团也是伤痕累累,日军连续高强度的多波次进攻,给了守军极大的压力,营、连级的预备队悉数消耗殆尽,就是各团的补充部队也已经填补到固守兵力的窟窿中,若不是每团还留了400号人的精干力量,今日日军在打破缺口后根本就抽调不出兵力来堵漏。经过两个阶段的大战,2师的3个主力团的战斗兵力折损了3成有余,能战斗的将士中,还有一成多是带着轻伤上阵的。

白天的战斗,日军付出了尸横遍野的代价,冲在最前面的几个联队悉数被打残,有个别大队更是全军覆没,但鬼子也在辽阳军的防线上啄了数十个深浅不一,位置迥异的缺口,最大也是最要命的缺口,便是2、3号阵地结合部的那个缺口,被连着爆掉6个永久性工事后,在2500多米的宽度上,没有了国防军的连绵工事。更要命的是,连侧射火力都被削弱了不少。

这个防线的薄弱点,国防军心知肚明,经过激烈争夺而不敌的日军也是看在眼里。冈市下令撤退后,大谷直接命令日军各炮兵全部对准缺口猛轰,一心想要予以继续扩大,即便在遭到国防军炮群的死命压制后,也是死命射击。全无顾忌。立花和岛田早就差不多是光杆司令了,这时更是如同嗜血的狂魔一般,就连地动山摇的雷公弹也动摇不了日军的决心。

在这样地拼死炮击下,缺口处的地皮被整整削去了一层,原本大片的尸体亦在这样的炮轰中荡然无存,而周边的防御工事和掩体,也在这样的攻击下不由自主地颤抖。

接下来的战斗,可不是那么容易了。

除了伤亡和损失。更可怕的是将士们地疲劳。很多士兵已经进行了一个多月高强度的战备与作战,特别是击退白天心惊肉跳的攻势后晚上还要应付日军的夜袭,更加令人头皮发麻。这样的日子,撑一天两天可以,撑三四天,便是再坚强的人,到了战斗空隙便觉得眼皮发沉、身体发麻。

营团长直接在一线带兵,他们亲眼就看见。很多士兵吃饭吃着吃着,手一松,饭碗掉在地上,人已经瘫倒了,或者。走路靠着墙根都能睡着过去。在如此寒冷的冬夜,一旦这样昏睡过去,很容易醒不过来。原来3个团长认为李杜安排3团轮流安排防御兵力是有些太过矫情了,现在想来。亏得还是轮流接防,不然,战斗打得正猛烈,士兵们却打起了瞌睡,如何是好?

日军也决不放过任何可以骚扰的机会,大规模地兵力虽然撤退了下来,但冷枪冷炮一直不断,间或还要安排小分队摸营。典型的骚扰战法!

面对防线上的缺口,李杜苦苦思索,寻求应对之法,虽然,他手上还掌握着2师的警卫营和补充营,身后还有辽阳营和新民营这样的精锐,可是,那是压箱底地家伙。不到最后拼命的时候是不拿出来的。如果第三阶段第二天就要动用这些力量,下面的战斗如何打?

“师座!”副师长也和其他一样连续熬了两个通宵。实在挺不住了才打个短盹,可只要鬼子一炮击,他就立马清醒过来,72个小时里,真正合眼地时间不到72分钟!两只眼睛熬得通红,红得便是比起成年的雄兔也是不逞多让。

“15、17,各抽调一个团的兵力,增援南线!”

“那东线怎么办?”

“东线鬼子打不进来!”李杜看了又看,“别看东线鬼子的火力密度比这里还狠,但那里雷声大雨点小,鬼子只是虚张声势,没有多少实质性进攻,可见火力是在了,兵力却差不多抽调走了,我们也正好调兵——难道,只需鬼子增援,不许我们增援?”

“他们是旅属团,论实力,2个才稍稍比我们1个团强些。”副师长嘴巴张了又闭上,“我就是一点想不明白。”

“怎么,还在耿耿于怀战区不给我们援兵?”

“是!我就是这点想不明白!”副师长也是个耿直的汉子,“别的咱就不说了,11师近在沈阳,到辽阳也就是半天火车的事情,哪怕前后加起来,增援一个师,也绝不会超过4天,而且,11师和我们2师是一个体系里出来的呀,若论熟悉,那再也合适不过了。但是,只给了我们两个营!是地,这是咱国防军最牛的营,可再牛也是营啊,11师可是响当当的主力部队,整整一个师呐!”

“看不出你对陆副座、各总长的牢骚还不小呢。”

“而且,师座,你说,大本营连雷公这样都能配合给我们用,为什么不肯增调一个师,只要再有一个师,不要说辽阳南线固若金汤,便是我们主动掩杀过去,也不见得不能撼动敌人——关东军和朝鲜军已经被我们打得差不多了,就是第三师团厉害点,再我们两个师,难道还冲不破敌人的防线?”副师长的脸色很凝重,“师座,您说,总统从来都是料事如神的,这回我怎么就看不明白呢?好歹,国防高专我也去进修了呀,张总座、蒋总座的课都认真听了,不至于连一点边都摸不着吧?”

“如果真摸不着呢?”

“太失败了,脱了这身


状态提示:第183章 辽阳战血(22)--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