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德意志雇佣兵之王>第六章 骑射是个技术活
上,使得木条开始小幅度弯曲。等过了一段日子后,木条适应了这样的弯曲度,再加大弯曲度……如此反复,直到木条适应了制作长弓所需的弯曲度为止。

事实上,英格兰长弓的制作秘密,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英国独有的秘密。因为,英格兰长弓兵,是英国人的撒手锏。直到1596年左右,也就是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晚期,英国人正式放弃了长弓兵之后,英国人驯弓的秘密才普及开来。但那时,欧洲已经是火枪的天下了。

但是,长弓兵被淘汰,却不是长弓兵杀伤能力不行,而是因为,长弓兵训练成本太高。一个优秀的长弓兵,可能要训练十年以上,最低也要训练几年。

比如,马林前世熟练使用英格兰长弓,也足足花了七八年,才渐渐精通射箭打猎。刚开始的时候,马林射箭,比国足射门还不靠谱。毕竟,他没有名师指点,都是靠着网上的支招练习射箭的。就连制作英格兰长弓,也是06年左右在网上看到的一篇帖子,然后根据帖子上的步骤制作的。

长弓兵需要如此多的时间训练,可火枪兵呢?只要一两个星期训练就可以了。战阵之上,可不管你训练了多久,不管是挨了弓箭,还是枪子儿,一样都是死伤。

而英国人培养长弓兵,成本是很高的。甚至,长弓兵成了英国仅次于骑士阶层的特权阶层。而每死一个长弓兵,对于英国而言,都是一笔巨大的损失。

火枪兵则不同,随便一个老实巴交的农奴,抓来培训一两个星期,就能使用火枪作战。即便死了,补充也方便。火枪兵死光了,大不了再抓一批壮丁来训练一两个星期。但长弓兵要是成建制地被灭,可能很多年都缓不过来。

而且,长弓兵和火枪兵最大的区别在于,火枪兵可以对付身穿板甲的敌人。而长弓兵,却对板甲有些束手无策。鉴于种种原因,英国人最终放弃了曾让他们很自豪的长弓兵,转而使用火枪兵。

不过呢,火枪大放异彩,其实是在1503年西班牙大方阵出现之后。现在是1494年,火枪兵还没冒头。就连火绳枪,也是1450年左右才出现的。

这年头,可不像后来,技术能推广那么快。火绳枪出现了40多年了,目前还没啥人注意到火绳枪的优秀战斗力。同样地,16世纪末法国就出现了燧发枪,但直到17世纪中期,燧发枪才慢慢普及开来。

这也难怪,要知道,中世纪还是教会的天下,一切科学知识其实是被教会压制的,科技传播速度很慢。而且,新的科技知识也需要证明自己。

比如,火绳枪就是在贡萨洛?德?科尔多瓦在察里诺拉战役中依靠长矛和火枪组成的方阵大败法军后,才声名鹊起,在欧洲得到推广的。同样地,燧发枪也是在“三十年战争”中大放异彩后,才被欧洲各国重视的。

现在的欧洲,火绳枪还属于稀罕玩意儿。就连波恩这样的城市,出售火枪的也少。倒是出售弓箭的,有好几家铺子。

而且,欧洲目前钢铁技术不过关,制造出的枪炮老是炸膛。比如,苏格兰国王约翰二世,就是因为火炮炸膛,而在1460年死于非命。要到16世纪,欧洲钢铁技术进一步发展后,枪炮炸膛事故才会大大降低。

因为没有自己熟悉的英格兰长弓,马林只好退而求其次,购买了一把拉力约60磅的反曲弓,并购买了30支箭。

事实上,不管是后世的马林,还是现在的小马林,都是可以拉开100磅拉力的强弓的。后世的马林不用说,是个壮硕的农村青年,农活没少干,所以力气大。

而这一世的马林,虽然才16岁,可也是从小接受骑士的武艺训练,力气也不小,是可以拉开100磅的强弓的。

但是,马林知道,类似英格兰长弓这样的强弓,成年人还好。若是少年时期拉多了这样的强弓,容易造成后脊椎弯曲变形。比如,后世就考证过,某些中世纪的英格兰长弓手,因为从小训练拉强弓,导致脊椎变形。

马林现在的这具身体,可还是正在成长中的16岁少年。他可不想因为使用多了强弓,而导致脊椎长歪了。因此,他选择了一把60磅拉力的普通反曲弓,作为自己的狩猎武器。

可是,原先的马林的记忆里没有弓箭的使用方法,而后世的马林只熟悉英格兰长弓。所以,马林花费了好几天的时间,才熟悉了反曲弓的使用。

经过测试,这把反曲弓的有效射程,在100米内。但是,能瞄准的距离,只有50米左右。用于杀敌威力可能不够,但用于打猎,却是够用了。

熟悉了反曲弓的使用后,马林就离开了波恩,一边往维也纳方向赶路,一边开始使用反曲弓打猎……

但让马林郁闷无比的是,很长一段时间内,他都没有打到猎物……

这是为什么呢?很简单,马林这厮,想学习蒙古骑兵,来个骑射啥的。然后,就杯具了……

说起来,马林的射术,放到现代,那是很不错的。能在丛林里射中猎物,箭法也算可以的了。

但是,那是在地面上……

而且,马林从前打猎,一般是带着弓箭,悄悄地摸到丛林里,看到没有防备的猎物后,偷袭得手。这基本相当于射固定靶,对于高速移动中的猎物,马林的命中率其实不高。

而骑在马上射箭……哎,说多了全是泪啊……

骑在马上和后世坐在汽车上完全是不同的概念,汽车有减震装置,公路也很平。而骑马,那可是一上


状态提示:第六章 骑射是个技术活--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