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神情傲然的老者,杨帆有些愕然,还以为是因为自己没向对方见礼而心有芥蒂。
于是只能拱手施礼道:“晚辈杨帆见过……呃……前辈。”
这时才想起,自己根本不认识对方,只能以前辈相称。
孔颖达呵呵一笑介绍道:“侯爷,这位乃是国子监教授,士林大儒司马才章。”
杨帆又只能再次拱手施礼:“晚辈杨帆见过司马先生。”
没办法,听孔颖达的意思,这家伙在士林之中很有名声的样子,做做样子还是要的!
更何况,尊老爱幼杨帆还是恪守的,没见这老家伙看起来都已经半截身子入土了?
只是好像这家伙没什么名气来着,毕竟如果对方是名流千古的名人,杨帆定然听说过。
如今听都没有听说过老人的姓名,看来只是孔颖达客气的话罢了!
而司马才章却得意得不行,对于杨帆的施礼选择视而不见,头颅一抬,倨傲地说道:“你就是忠义侯?长得也不怎么样嘛!”
“虽然挺有礼貌,但怎么这么不知天高地厚,小小年纪居然想出书,真以为这是过家家不成?”
“老夫一生研究圣人之道,在释译圣人之意也算是略有心得,也不敢独自撰写书册传学,尔何德何能?”
杨帆头脑有些发懵!
这家伙也太感觉自我良好了吧?
那高高在上的模样儿简直把自己当成儿孙辈训戒,还真不当自己是外人。
再说,真有能耐的人又何必自卖自夸?
正所谓半壶水响叮冬,真正有能耐的大儒哪一个不是谦恭慎微,哪有这样目中无人的?
真是给他点颜色就开染坊了!
呵呵,这家伙半截身子都快入土了,也懒得跟他计较。
更何况圣人之道岂是那么容易理解的,这家伙居然敢大言不惭说略有心得,也不知道臊得慌。
华夏几千年的历史,圣人经典中的每一句、每一言在杨帆看来都有不同的见解。
如今听到有人敢说自己对圣人之道的见解已经略有成就,真让人笑掉大牙。
如同孔颖达说自己对儒家学说的见解略有成就,杨帆心头或许更多的是敬佩。
可若敢说孔颖达对圣人之道的见解已经略有成就,杨帆绝对不敢苟同。
因为是圣人之道并不单单指儒学一家而已,它还包括了很多的门类学科,而且每一门学科都是渊远流长、博大精深!
圣人之言在每一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见解,没有哪个人敢夸下海口说自己什么都懂。
再说,知识越渊博的人,越知道自己的渺小……
如今司马才章居然如此大言不惭,即便有些才学,想来也高不到哪里去。
不过,杨帆进入官场已经快两年,当然不会如同其他年轻人一样遇到事儿就炸毛。
只要这家伙不找麻烦,杨帆倒也懒得理会。
杨帆的准则一般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可杨帆这种轻描澹写的反应却让司马才章郁气不平。
虽然已经年近古稀,可是司马才章却从不服老,认为自己定然还能在官场上大展拳脚。
尤其是得到房玄龄的举荐,让他参加《五经》的编撰,更让他极度自信。
他认为自己只要把《五经》编撰完成,他的成就绝对不会低于朝中重臣。
到时候即使今生在官场上没有什么成就,也定能凭《五经》流芳百世。
对于自己的成就,杨帆不是应该恭维有加……说久仰的么?
如今杨帆对自己却不理不睬,这小子是什么态度?
其实对于杨帆的事迹,司马才章并不是一无所知。
当然,他听到的都是一些勋贵间的风言风语罢了,因此他对于杨帆的印象并不好。
甚至认为杨帆是通过投机取巧、攀亲附贵才能够当上礼部尚书的高位。
如今见到了杨帆本尊,司马才章当然想展示自己的才学让别人知道自己的能力远远高于眼前的毛头小子。
见到杨帆不搭理他,司马才章这才不依不饶:
“冲远兄曾说,忠义侯乃是天下难得一见的年轻才俊,不管是四书五经亦或者君子六艺都有涉猎。”
“而且编撰了两部名为《杨氏启蒙学》和《杨氏算学》的着作,虽然老夫略有耳闻,却一直无缘见识一番。”
“刚刚冲远兄还说忠义侯的着作不错,若忠义侯今日有暇,咱们相互探讨一番如何,老夫也可对你的不足之处进行指点和提携,也不枉你今日与老夫一见……”
司马才章神情倨然,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彷佛能指点杨帆的书那就是给了天大的面子,更是杨帆一生最大的福气。
这番话直接让杨帆愣住了!
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这老家伙不去做销售真有些可惜了!
看着如斗鸡一般的老头,杨帆有些诧异的看向孔颖达。
有些好奇素有大儒之称的孔颖达怎会同这等盛气凌人的家伙相交莫逆?
虽然说儒家的精髓乃是有容乃大、尽显中庸之道,但孔颖达与如此自负的家伙相交难道不觉得膈应么?
面对杨帆诧异的目光,孔颖达也显得略有尴尬。
司马才章的才学是母庸置疑,虽不说是当世第一人,但其涉猎甚广,而且都有独到的见解。
所以房玄龄才刻意举荐他参与到《五经》的撰写队伍里来。
《五经》的撰写小组中,除了孔颖达和颜师古的名气能够压制住司马才章一头,其他人在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