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玄幻奇幻>统计师>老干部在鲅鱼圈
。财政局的一个人望着鲅鱼圈方向,问道,“西南方向那个秃山上的一个像是炮楼子的鼓包是什么?”

有人回答,“听说是烽火台。”

财物委的刘雪民处长:“明朝时,倭寇常从海上骚扰辽东湾,明成祖下令,修建烽火台数十处。鲅鱼圈一左一右北起营口辽河口南至与瓦房店北边的浮渡河,有七、八座,也叫烟墩。现在看见那个鼓包叫深井子墩。往南仙人岛,往北望海寨、营口沿海边陲都修建了烽火台。距现在大概600多年了,这些烽火台已经只剩下有些痕迹,一堆土包了。”

老张刚局长:“当时,这些烽火台‘有寇来犯,昼燃烟,夜举火’,海岸上加强了防备,倭寇不敢轻易来犯。对付敌人,就是要把你的窗户门关好,你把守的越严,他就越是无隙可乘,他就老实一点。”

有人问:“看起来,鲅鱼圈这个地方,古代还是一个边防重地呀。”

老张刚局长:“那是!我给你们讲一个薛礼打盖(ge)苏文的故事。这个事就发生在鲅鱼圈和咱们鞍山。唐太宗东征高句丽,一个大雾天气,李世民在海上,迷失方向,误登上菊花岛。又赶上下大雨,无处躲藏,经徐懋功指引,到了当年燕国太子丹的藏身洞。李世民和长孙皇后进洞,避过了大雨之后,出洞时无意中托了一下洞顶,留下了李世民的手印,从此菊花岛上的藏太子丹的藏王洞就变成了藏唐太宗的唐王洞了。”

有人说:“菊花岛在山海关那边,离鲅鱼圈还远着呢。”

老张刚局长:“是啊,盖苏文在海这边,离菊花岛还远着呢。所以麻痹大意,仗着有大海相隔,认为唐太宗的军队一时半会过不来,防备松懈。薛礼这时给唐太宗出一个主意,说,趁当夜刮西风,大军扬帆过海,打他个盖苏文措手不及。唐太宗接受了薛礼的意见。备齐了战船,乘风破浪,一鼓作气,第二天天一亮,唐军在鲅鱼圈登陆。盖苏文做梦也没有想到,唐军会如此神速来到面前,吓得屁滚尿流,一直退到浑河。”

有人说:“这纯粹是谁瞎编的!”

刘雪民:“故事都是编的。元代杂剧《薛仁贵衣锦还乡》,章回仁贵征东》、《薛仁贵征西》都是根据薛礼戎马一生,出生入死,为了保卫大唐社稷巩固和百姓安居乐业,功勋卓著的英雄事迹编的故事。”

老张刚局长:“你们知道薛礼在什么地方、怎么样出名的吗?就在千山脚下。那个时侯,这里有一个军事城堡,叫安市城,建于晋。魏晋之后南北朝时期,这个地方让高句丽占据。安市城里有一个高句丽的大将,机智勇敢。一次,唐朝军队被城里的部队围困,无法脱身。危难时刻,薛仁贵单枪匹马挺身而出,直取高句丽一个将领人头,将头悬挂于马上,吓得敌人胆战心寒。有了薛礼的东突西闯,唐军打退了盖苏文的军队。从此,薛仁贵就出了名,成了唐朝第一猛将。后来,在安市城,高句丽又派遣大军25万依山驻扎,与唐太宗作战。在这场战斗中,薛仁贵身穿一身白衣白甲,胯下一匹白马,手持方天画戟,腰挎两张弓,单骑冲阵,一个人杀入25万大军之中横冲直闯,打乱了敌人阵型。高句丽的将领多次整顿队伍重新列阵,又一次一次被薛仁贵冲杀的七零八落,唐军大胜,高句丽军大败。

“李世民在远远的地方已经望见那个白袍小将在人山人海中精彩搏杀,非常惊讶,欢喜万分。战后,李世民召见了当时还只是小兵的薛仁贵,赐马二匹,绢40匹,奴隶10人;提拔为游击将军。”

有人说:“那个鞍市城是不是就在咱们千山学习班大安寺的山里头?那个山坡上那么多的大碾盘,是不是就是他们屯兵时碾米用的?”

另一个人:“是唐太宗在千山屯兵时,留下的;那叫‘唐王碾’。还是给我们讲薛礼吧。”

刘雪民:“薛礼在战场上喜欢穿白色服装,人们把薛仁贵叫白袍,一说白袍,就是薛仁贵。有一首《咏薛仁贵》的诗说道,‘……龙门仁贵少年勇,破阵名显辽水旁。……太宗亲见语激赏,不喜辽东喜薛郎。…… 善射能贯五重甲,能战三箭灭敌邦。老来犹可破胡虏,将军尽忠死封疆。……万言难书勇烈事,画戟白袍永留香。’唐太宗第一次东征失败,说了一句评价薛礼的话,‘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唐太宗把薛仁贵与辽东领土来相提并论,可见薛礼的厉害和唐太宗对他器重的程度。后来唐高宗时期薛礼在辽东,在黑山、甘肃、青海屡立战功,薛礼在唐太宗和唐高宗两朝南征北战40来年,是当时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当过右领军中郎将、左武卫将军。70岁病死,朝廷赐‘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称号。”

财物委的陈禹珉等

财物委的陈禹珉、吴一菲、刘雪民都是资格比较老的干部。且又都是在人委机关中比较有文化的干部。

刘雪民上山的时候,进了牛棚。他是当时的援藏干部。在西藏工作多年,回到鞍山正好赶上文化大革命。他进牛棚的原因,据说主要是在文革初期破四旧的时候,对到处都张贴**画像有看法。他在鸣放会上,批评有些人把**画像贴在卧室里,他认为在卧室里张贴**画像是对**的亵渎,是对**的不尊敬。**的画像不能随便乱贴;应该挂在会议室、办公室等严肃的场所。他的意见被造反派批判为反对革命群众对**热爱的无产阶级感情。

吴一菲是一九二几年


状态提示:老干部在鲅鱼圈--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