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4月17日,中国统计学会和辽宁省统计学会联合举办的《全国地区综合平衡统计科学讨论会》在沈阳辽宁大厦召开。
辽宁省统计局副局长王一华致开幕词。
他说,参加会议的有全国23个省(市)的统计局、大专院校、国家统计局的同志们,有全国统计学会理事,还有杨坚白、肖梦、于然、张琦、于化顺等专家学者,有辽宁省副省长朱川。
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完善国民收入计算,加强地区综合平衡统计工作。大会已经收到48篇论文,已经散发给大家。
会议要讨论的问题:第一个,地区综合平衡统计的任务、特点和指标体系;第二个,完善国民收入计算方法。
关于综合平衡统计,指标体系方面有三种意见:1以生产总值为核心指标;2以最终产值为核心指标;3以国民收入为核心指标。计算方法方面有三种意见:1投入产出法;2国民核算账户法;3平衡法。
关于国民收入计算方面要讨论的问题有:1国民收入的计算范畴,有宽、中、窄三种意见。2如何改进净产值的计算方法。3计算方法,有生产法,分配法。还有三种核算统一的问题。4关于地区国民收入流出流入统计。5关于分配、再分配,积累和消费问题。6国民收入的计算价格及换算方法。
致开幕词之后,省经济研究中心于然、经团联于化顺讲话。他们讲话涉及的问题有国民收入调出调入问题,等价交换问题,统计科研和经济研究的关系问题,综合平衡统计的标准问题,财政问题,工业发达地区如何发展问题等等。
接着,省统计局局长赵大中致欢迎词。
熊玉柏宣布会议的领导成员和议程,会议研讨的内容:
会议领导小组,组长黄海,副组长钟兆修、王一华、熊玉柏、邓子善。秘长熊玉柏。
会议设会务组(306房间),生活组(312房间)。
会期为5天,下午至19日,两天半时间阅读论文和小组讨论;20日大会发言;21日上午朱川讲话,杨坚白作报告;下午大会总结,通过大会纪要。
会议讨论两个重点问题。第一个是讨论综合平衡统计工作的必要性、作用、特点和指标体系的建立与指标体系的核心等问题。第二个是研究方法问题。如何使平衡统计指标体系更完整、更科学。具体题目有:
国民收入的计算范围,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生产部门的界限,部门的划分问题;
物质生产部门净产值计算,怎样做更科学;净产值在微观和宏观经济的作用;
生产法、分配法计算国民收入的优缺点,如何结合运用;三种核算如何统一;
国民收入地区调出调入统计采用方法问题,1从物资、商业报表获取;2国民收入生产额减掉本地使用额;3利用银行资料;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界限划分,消费基金和积累资金的计算方法;
国民收入的价格问题,现价与不变价的换算问题。
上述问题小组讨论之后,推选出3-4人,到大会发言。
各小组讨论地点是:1组3楼1会议室;2组3楼4会议室;3组4楼1会议室;4组4楼2会议室。
***
4月17日下午至19日,分组讨论。我被分配到第1组。第1组20余人,辽财刘长新老师主持。到会的人有上海俞文华、天津曹曾琦、贵阳谭学武、常州蒋玉华、新乡王鹏凡、吉林李荣久、平遥杨志雨、沈阳宋克辉、大连薛征、锦州赵秋华、、抚顺邓建华、朝阳薛占明,沈空邓子善,中国人民大学于涛、辽大张幼华、上财郑菊生、湖北财院王家琪、。
在小组会上我发了言,说了综合平衡的客观性,地区综合平衡的特点,并结合实际工作谈了地区平衡统计的必要性和作用,以及两点意见,共4个问题,占用时间稍长。下面是我的笔记本上的发言提要:
关于地区综合平衡的客观性问题。
1。这个问题的实质是综合平衡统计的对象问题。国民经济发展中有没有综合平衡这种事实?有没有这种事件发生?回答是:有。是什么?是经济关系。是国民经济发展中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各生产要素等之间的关系,是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的关系。全国有这种关系,地方有没有?有。
2。地区综合平衡统计要区分地方和地区的概念。地区是地理范围,地方是行政隶属关系。进行地区综合平衡统计不能只满足国家的需要,还必须考虑怎么样为地方服务的问题。
3。综合平衡统计的前提。综合平衡统计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经济关系,它是不是计划经济的需要,以计划经济为前提?也是,也不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需要综合平衡,但,长期以来,并没有进行综合平衡统计。综合平衡的必然性不仅仅是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规律要求,也是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规律的要求。西方的投入产出和a核算体系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二、地区综合平衡统计的特点。
1。地区综合平衡统计和全国的平衡统计理论基础是一样的,都是要在有计划和按比例发展规律指导下进行计算。
2。地区综合平衡统计如何满足地方国民经济计划的需要。主要问题在于国民收入的使用和分配问题。全国的国民收入的使用是积累和消费,国民收入生产额和使用额理论上是相等的;地区国民收入的使用是本地使用和外地使用,生产额和本地使用额是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