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玄幻奇幻>悔不当初>第124章 街头相遇(四)

杨轻眉的爷爷(外祖父)杨宏林自幼丧母,父族人丁不兴。他少年从军,曾跟随先皇南征北战、出生入死,是大齐王朝战功赫赫、威名远扬的一员战将。杨宏林为人耿介刚正,武艺精湛,熟读兵书,对朝廷忠心耿耿,是大齐帝国一员不可多得的将才。先皇时杨宏林担任过驻守北疆的大将军。

杨轻眉的奶奶(外祖母)徐氏出自书香门第,其父徐成笠被人称为当世大儒,据说先皇在世时对他都颇为敬重,封其五品天章阁学士。遗憾的事,徐成笠因病中年早逝,死时不过三十六岁。徐父去世后,徐母带着徐氏的弟弟妹妹离开京都返回江南祖籍。徐氏在家中排行第二,上面有一个姐姐,下面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徐氏不仅写的一手好字,还会一手好刺绣。父亲徐成笠去世时,徐氏年仅十六岁,刚嫁入杨家为妻一年。

杨徐两家为世交,交情可以从爷爷的爷爷辈上算起。杨宏林与徐氏自幼定亲,至十八岁时与徐氏(十五岁)成婚。婚后生育二子一女,长子杨守山,三岁时因患病救治无效离开人世。长女杨月圆,即轻眉之母,排行第二,与长子相差三岁。幼子杨守城,五岁那年被家中仆人抱出门玩耍时失踪。

杨月圆比弟弟杨守城大六岁。杨月圆十一岁那年的八月十五中元节(亦即中秋节),爱玩的弟弟杨守城闹着要出门看灯会。宠溺弟弟的杨月圆无奈之下,说服了母亲徐氏,带着弟弟杨守城与几个家中仆人一起出门。哪知道,这一出门,杨守城便再也不见踪影。杨家当即报了官。

当时,虽然杨宏林在离家千里以外的北疆驻守,家中只有弱妻幼子。但因杨家与李家尚未断亲,关系较为和睦。看在李大人的面上,京兆尹非常重视此案。一接到报案不敢有一丝拖延,立马派出大批人手四处巡查。

次日凌晨,在一个废弃的院子里当场抓到两名歹徒。根据歹徒的交代,在后院的废井里捞出一具穿着杨守城衣裳的童子尸体。

经过辨认,此具童子尸体上虽然穿着杨守城失踪时的衣裳,却并不是杨家小公子。而是奶娘马氏的儿子。马氏的丈夫是杨家的家生奴婢,公公婆婆俱是杨宏林母亲金氏陪嫁过来的家人,如今都在外面庄子上做管事。夫家的一个叔叔是外院里管帐房的,还有一个叔叔在老妇人陪嫁铺子做二掌柜。马氏原是徐氏身边的一等丫鬟,很受器重。因此,她生了孩子后回府做了小公子杨守城的奶娘。马氏的儿子与杨家小公子的年纪差不多大。

奶娘马氏一见到自己儿子的尸体,顿时傻了眼,醒过神来抱着孩子哭的肝肠寸断,嘴里还一个劲儿地嚷着,“她骗了我......。”

马氏不同寻常的表现引起了徐氏的关注。经过一番查证,发现杨守城当日之所以闹着要出府看灯,是受了奶娘马氏的怂恿。

徐氏大怒,责问马氏。马氏见儿子死了,证据确凿,不敢抵赖。徐氏一问,马氏便一五一十的招认出来:一个月前,马氏在出府购物时,与一个名叫“玉娘”的商户女子相识。两人一见如故,说话十分投机。因“玉娘”出手大方,每次到马家都大包小包不空手,马家上上下下对她也如家人一般。可谁知道,就是这个女人,在中秋节前突然翻脸不认人。从马家带走了马氏的孩子威胁马氏,要马氏拿杨家的小公子交换。为了救回自己的孩子,马氏昧着良心,极力寻找携带小公子出门的机会。只是杨家门禁森严,徐氏看孩子看的紧,很少有机会让她带着小公子出门。后来,马氏便私下鼓动小公子出门看灯。只是马氏怎么也没想到,她昧着良心把小公子交了出去,自己的孩子却没活着回来。马氏说出真相后,为了不牵连家人,一头撞死在当场。

杨月圆内疚万分,大病一场,从此有了心病。一听到哪里有了弟弟的消息,定要亲自去探查一番。

李锐安当年能够从冀州带走杨月圆,也正是假借用了杨守城的名义。杨月圆听李锐安说,有人看见当年拐走杨守城的人贩子“洪嫂”在京都一带出现。便不顾父母的反对,偷偷地跟着李锐安去了京都......。等到杨宏林夫妇再见到女儿杨月圆时,已是杨月圆弥离之际。

临离开人世,杨月圆除了放不下自己的女儿,念念不忘的还是弟弟杨守城。她生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就是“一定要找到弟弟。”

杨家脱贫后,轻眉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着手调查当年小舅舅失踪之事。轻眉深信,虽然岁月流逝,掩埋了许多线索。但只要去认真查,就能够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哪怕所有的努力最后都是一场空,也要有个准确的说法。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两年凭着奶奶徐氏当年根据马氏描述,亲笔画的“玉娘”画像,人物渐渐锁定在江湖人物“玉面狐狸”身上。

“玉面狐狸”不是一般性质的人贩子。据查证,“玉面狐狸”拐人孩子,一般都是属于接单业务。也就是说,只要有人肯出大价钱下单,她必定会出手作案。“玉面狐狸”惯于伪装,狡诈多变,出道江湖以来,少有失手之事。据轻眉了解,曾经有两次,“玉面狐狸”被官府抓获,但最后都被她从牢中逃脱。个中情由非常蹊跷。也是因此,引起了轻眉对朝廷官员的怀疑,若是没有家贼,怎么会引来外盗?

轻眉一方面对官府的办事能力不放心,另外一方面,则是为了防备隐藏在暗处的敌人(轻眉觉得,小舅舅被拐,不是偶然的事


状态提示:第124章 街头相遇(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