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朱见治就她旁边的小龙椅上,正襟危坐。
这小家伙就是她和百官表明的态度,和武周一样,不会夺了大明江山,等她老了,就会把大明再还给朱家。顺便还提拔前朝大臣李贤进内阁,让他亲自见证。
李贤出列:“禀陛下,先皇已逝,请定下谥号,以为史官编纂。”
“呵~”江玉燕笑了笑:“那今天诸位爱卿就定一下他的谥号吧。”…顿时朝堂一静。
吏部侍郎于冕走了出来:“微臣有言,正统十四年,天顺帝御驾亲征,随意指挥,致使我军大败,二十万精英损失殆尽,整个大明文武中枢几近一扫而空,追随出征的文武高官几十人基本上全部殉国。
随后天顺帝竟带着瓦剌大军去大同和宣府城下喊话开门,丢尽我大明颜面。
正统一年,天顺帝复辟,自此擅杀大臣将领:于谦,拒绝开城门的郭登及罗亨信等人。
年后,天顺帝为俘虏他的瓦剌太师也先,修庙祈福,此事简直惊世骇俗
种种恶行,微臣认为天顺帝不配进我大明太庙,更不可葬入孝陵。
至于谥号,微臣以为纣字最为合适!”
话音一落,朝堂突然静了下来。
这也太狠了吧?
不过大家想想于冕的身份也就合理,他是于谦的儿子。于谦为官清正,可以说为大明死而后已,结果还被天顺帝抄家、流放。
皇帝做到他那样,可以说自他起始,大明再无人肯为这朱家效死命。
片刻后也有朝臣出来反对,毕竟他们曾经还是天顺帝的臣子,现在出来说两句一个是给燕皇一点印象,另一个表明他们也是重情的人。
讨论许久,江玉燕一言而决:“那就定为‘桀’,这天顺帝不入太庙供奉,不入孝陵。
另,景泰帝奉命居摄,旋王大位以系人心,事之权而得其正。在位期间,笃任贤能,励精,谥号为‘戾’大为不妥,改为‘英’,居太庙,迁陵棺椁至孝陵!”
“陛下圣明!”百官连忙同意。
以前那些喜欢反对的,要么已经回家,要么已经见到祖宗。
沉吟片刻,江玉燕看着于冕继续说道:“于谦少保,气禀刚明,才优经济,兼资文武,茂着声猷[you]。正举步难危之日,保障家邦,选将练兵,摧锋破敌,中外赖以宁谧。
朕欲追赠于谦为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谥号文正,配享太庙,与大明历代先帝共享香火。
诸位可以异议?”
百官一愣,从明代开始,文臣谥号均为两个字,因此“文正”这个谥号便是对文臣的最高评价,不过,以于谦力挽狂澜的功绩肯定配得起。
随后。
“陛下圣明!”
堂下大臣突然觉得这女魔头好像还是个好皇帝,只要做了事她就舍得赏。那日后封爵拜相,岂不是看自己表现。
还有,那直接威胁到她位子的太子安然无恙,曾经大骂她的李贤也愿意重用。这燕帝之心胸气魄,真是浩然博大,古来罕有。
也许,他们这一代君臣还真的创出秦皇汉武的千古佳话。
要不,试试干两年?
有些文官们突然想起自己读书时的理想,绝对不是前些年每天怎么和上司拍马屁,不是想着怎么搞钱,怎么升官。…而是为百姓做事,为大明崛起而奋斗,而是名留青史!
谥号讨论过后,朝臣又开始奏折春耕和水利,老生常谈的问题,某些地区每年秋汛都发大水,修得大坝简直就是一团糟。
江玉燕直接下了命令,以后谁修的大坝一家老小在秋汛期间都住在坝上,水不停不准下来,看谁以后还敢偷工减料。
到最后于冕再次出声:“禀陛下,这次平叛期间,陛下总共缴获田地百万亩,获利甚多。
如今虽国库充盈,但因陛下免去较多税收之故。
但家国财政,应早做准备,而财政之事,无非开源节流,微臣以为陛下之田地应当按亩交税,以充国库!”
这话一说完,朝堂一静,大臣们面面相觑。
江玉燕沉吟片刻:“可!”
大臣们顿时喜笑颜开,这能从皇帝手上搞钱,舒坦!
“陛下圣明!”
随后,于冕继续说道:“太祖朱皇帝旧制,士绅免税有数,但如今各地田地投效在士绅名下,均不交税,如此以往,必是祸国之因,微臣建议士绅一体纳粮。
至于对于士绅的优待,可另添银钱补足!”
“而且,如今各地按人数交税,各地士绅常将重税加到平民头上,致使万民苦不堪言。
微臣建议,我大明当按田地亩数收税,此举施行,万民之重担可大大减轻!”
话音一落,大臣们顿时想杀了于冕的心都有。好家伙,原来是套路在这呢。
先让皇帝交税,等他们同意了,再让士绅交税,皇帝都交了,他们能不交吗?
关键朝中大臣哪一家没个几百几千亩地,这不是割他们肉吗!
狗贼!
“此言有理,此事你于冕负责,锦衣卫和户部配合,任何人不得阻碍!”江玉燕沉声说道。
堂下百官对视一眼,欲哭无泪,作揖:“陛下圣明!”
就当破财免灾吧。
如今这女魔头武力正盛,就给她个面子。反正这皇帝早晚要换的,而他们世家却一直在。
等换了几个皇帝,来了一个废物,随便忽悠几下,大明的制度就会利好他们。
再等三十年